回到酒店的医护人员准备开饭
1月24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冯玉钰与护士长毛瑞镜主动报名驰援湖北。2月9日,两人搭乘SC9021航班,奔赴战“疫”前线。如今,一周的时间过去了,他们在武汉的工作状态如何?17日,记者与他们连线,为您讲述白衣天使的战“疫”故事。
冯玉钰:提前2小时穿戴防护服入舱后反复询问患者情况
“我报名,我有经验”“我是党员,请优先考虑我”……1月24日,大年三十,按照国家卫健委部署,省卫健委发出通知,山东省抽调医护人员组建援助湖北医疗队,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得知这一消息时,冯玉钰没有一丝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
冯玉钰是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同时也是山东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济南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因援助需要,她被安排在武汉市汉阳方舱医院。作为一处临时医疗平台,汉阳方舱医院由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改造而成,最大规模可以同时容纳6000名确诊轻症患者。其中,B1区一共960张床位,目前四川和山东医疗队各负责一半。
在武汉经历的每一分钟,对冯玉钰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刚进舱时,需要提前3小时禁止吃饭和喝水,提前2小时穿戴防护服、纸尿裤,进舱后,也需要保持6个小时不吃不喝。”值班时,冯玉钰尽量不上厕所,一个班值下来,通常是嗓子嘶哑,腰累得直不起来,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
“值班期间,需要对132名患者反复询问身体状况,不断重复介绍病情,有的患者说方言,听不懂只能边比划边解释。”冯玉钰说,“有一位患者,一家八口全部确诊,他自己情绪很崩溃,经过一段时期治疗,核酸检测还是阳性。”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疗队队员们不断抚慰,“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希望,能给他们信心,我和很多人加了微信,一直在给他们鼓励。”
义无反顾地“逆行”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牵挂。冯玉钰有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6岁。此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毅然决然地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作为医者,战胜疫情,我责无旁贷。”冯玉钰言语中充满着坚定。
毛瑞镜:为回“家”人员消毒10分钟完成11道消杀程序
2月9日傍晚,市中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毛瑞镜到达武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名85后白衣天使与省内300余名医护人员携手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为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
毛瑞镜所居住的酒店,是当地政府为山东医疗队提供的统一住所,距离方舱医院大约20分钟车程,这里也成为来自省内153个医院303名医护人员的“家”。“前段时间,我还没有进入方舱医院,只是在酒店负责一些后勤工作。”毛瑞镜在电话那头说,他们一共分为11个小组,前10个小组每组大约26人,已经进入方舱医院开始工作,她所在的第11组主要负责为下班回来的医护人员消毒、搬运物资以及到各房间送饭等保障工作。
帮助从方舱医院回来的医护人员消毒,是毛瑞镜每天都要做的一项工作。看似简单的消毒二字,在他们这里则要经过11个步骤。其中,消毒双手这一项就需要反复进行4遍。每名从方舱医院回到酒店的医护人员,都要经过一连串的消杀程序后才能回到房间。整个过程需要10分钟左右。
除了为医护人员消毒,酒店内物品的消杀工作也是毛瑞镜的工作之一。“大家集中住在酒店的4、5、6层,所有房间包括门把手、走廊、扶手等都需要进行消杀,全部消杀一遍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的时间。”毛瑞镜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用小喷壶喷洒消毒,有位同事喷洒完一遍后,手都磨破了皮。现在他们有了2500毫升的喷雾器,比之前方便多了。
到武汉后,毛瑞镜的微信多了4个工作群,日常的工作安排都会通过微信群发布。“我已经把这几个工作群置顶了,每天不停地看群里信息,就连晚上睡觉都不踏实,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事。”毛瑞镜说。
2月18日,毛瑞镜第一次踏入方舱医院,承担为患者采集咽拭子的工作。“我一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毛瑞镜在朋友圈中写道。(新时报记者王铮)
新闻推荐
中闻(济南)律师事务所解读民诉改革试点五万元以下案件尝试一审终审制
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印发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法[2020]11号)。北京市中闻(济南)律...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