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章丘城子崖黑陶艺术有限公司的展览大厅,就走进了古意盎然的黑陶艺术世界。各式各样的黑陶艺术品布满展柜,大大小小的陶瓶,陶罐,陶鼎,陶盘,琳琅满目,美轮美奂。每件器物造型都是那么独特,精雕细镂的图案,勒以石青石绿,那黑色本是最单调沉重的一种颜色,在这里却彰显了深沉厚朴的大雅之美。
面对我们一行,张国庆先生滔滔不绝,细数家珍。每一件作品从设计到制作都浸透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都有一个默默诉说的故事。我们很快被一个造型特别的器物吸引,它就是矗立于章丘明水荷花广场的标志性建筑--陶鬶。说到此张国庆先生自豪地说,这就是龙山黑陶的代表器物。在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我们章丘龙山就有了发达的制陶业。而陶鬶的出土使龙山成为这辉煌史前文明的名字--龙山文化,龙山因而名声大噪,被称为“考古圣地”。4000多年前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东夷民族崇拜鸟类和母性,这些都在陶鬶的造型上有所体现。还有被称为史前精致艺术的蛋壳陶,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以手叩之,丁丁然如珠玉声。张先生说,自己正在探索,在同窑中,用同土烧制出黑、白、红、灰四种不同颜色的陶器,已经接近成功。美丽的“窑变”确实令人向往,这矢志不渝的大国工匠精神,也足以动人。
接着我们参观了张先生的制陶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货架上摆满了半成品的陶坯。制陶有非常复杂完备的程序,依次为选土、晒土、浸泡、过滤、制泥、拉坯、晾坯、晾晒、磨光、烧制、焖火、出窑,最后穿陶衣。又有对刀、剁刀、透刀、斜刀等手法,不一而足。张先生为我们现场表演拉坯,一块河泥在手,反复旋转揉搓,直到完全去除其中的气泡。两手轻握泥团,启动转轮,或松或紧,手随心动,瞬息之间,千变万化。不多久,泥团变成一只葫芦。观者只有啧啧称叹。
说到自己的制陶经历,张国庆先生道,自己幼年即受陶艺文化的深深浸润,到青年立志,继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使其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张先生历经千辛万苦,创办公司,为扩大规模先后搬家七次。注册了“城子崖黑陶”商标,令龙山黑陶名扬天下,被众多名家收藏。每年接待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近2万人。
在畅想前景的同时,话里话外张国庆先生也流露出了自己的困惑。原来龙山制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副业,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自己的一双儿女也没有选择这一行业。对于文化的传承,张国庆先生也在积极努力地探索。最后,他拿出自己做的黑陶羊汤罐和净水器给我们演示,他说龙山河泥绿色环保、富硒,希望能在实用性上加以探索推广,给人们提供绿色低碳的餐饮具,也使这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的式微令人惋惜惆怅,幸而民间有张国庆先生这样的匠人,不忘初心,不遗余力。但关于文化传承的巨大重任,一个肩膀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怎样保护,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闻推荐
文/许凤霞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龙山文化”的发现,让城子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块圣地。而作为“龙山文化”标识的蛋壳黑陶,以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横空出世,惊艳世界。...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