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金乡讯(通讯员代登义)“家乡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本地企业待遇也越来越好,既方便照顾一家老小,还能轻松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家门口就业好!”一大早,鱼山街道的王里江吃完早饭后,和往常一样骑上电动车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上班。王大哥告诉笔者,“由于农活只是栽种和收获时节较忙,平时都比较清闲,因此每年把庄稼种下地,他和妻子到附近的工厂里上班,到农忙时再请几天假收庄稼,一年下来,地里收入不减,还有两三万元的务工收入。”在金乡县,像王里江这样,一脚踏在自家农田从事种养业,一脚走进企业里挣工资的“两栖”农民有数万人。
近年来,金乡县以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助农增收的突破口,以工业化理念、项目化手段推进农业发展,成立全国最大的食品园区——济宁市食品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挂牌成立济宁(金乡)农高区,构建“一区、三园、十大基地”,引领金乡农业突破小农经营困局,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农业快速转型升级,这些集群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广大农民就业的“孵化器”。
新闻推荐
——金乡县推行大蒜价格保险侧记■本报通讯员韩洪波王伟市场价格波动是农民增收面临的一大风险,农产品价格经常受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影...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