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
在这座崇觉寺(注:即铁塔寺,以下均为崇觉寺)铁塔的东西两侧原有钟、鼓二楼,现如今鼓楼已失,仅存钟楼,即“声远楼”,始建于北宋时期,元至正十三年(1353)重建,明清年间又经历过数次重修。“它的具体建造时间已经不详了,当时与它配套建造的,还有一座鼓楼,是崇觉寺的主体建筑,年代应该早于铁塔的建造时间。”记者采访了济宁市博物馆原馆长朱承山,他向记者介绍了钟楼、鼓楼建造的原因和一些用处。
“晨钟暮鼓”始于商周
朱老馆长告诉记者,这钟、鼓在古代配套使用是应用于城市建设,主要是用来报时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
但是,即使是用“晨钟暮鼓”作城市中的报时工具,也是从商周时代往后才开始的。在这之前,钟主要是作为一种乐器,而鼓除了是乐器,也作为一种施放号令的工具,比如说:战鼓。
在城市中,晨钟一般都是白天敲,而暮鼓则是夜间敲,用来区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12个时辰。“过去,人们没钟表,看时间主要是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月亮和星星。皇宫里有特定的报时工具,而在乡下和一些城市中没有特定的这种报时工具,就会利用钟、鼓搭配使用进行报警、报时。”朱老馆长说。
寺庙里的“晨钟暮鼓”
一听“晨钟暮鼓”,很多人都会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佛教传人,在寺内敲钟、击鼓,是为了集合众僧徒参禅的寺规,与城市建设中应用于报时是不一样的,但崇觉寺里的这个钟到了明代以后就基本上成为了济宁城的报时工具,除了具有提醒僧人按时作功课的功能外还具有提醒世人时辰和报警的作用。清道光年间进士济宁名人许鸿磬在其《重建铁塔寺钟楼记》中云:“达洪音于粲谷蒲牢,晨吼声激眯旦之霜,狮子宵吟响破黄昏之月”,“一百八声”,“唤醒五十四处,其为功也。”足见此钟除作佛事活动外,在逢水、火、兵、燹之灾时亦有报警之用。
铁塔和声远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霞)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市民贾先生算是体验了一把这种幸运之神降临的感觉。3月11日,贾先生来到济宁冠亚星城投注站(37080133)购买电脑彩票“群英会”。贾...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