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撰文骆承烈本报记者王艳茹整理
古今中外人们惊叹商代文明。甲骨文,文字之始,青铜器美妙绝伦。这些高度发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都归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岂不知其前身与我们济宁有关系。
自商汤灭夏桀后,经太甲等王,到中丁以后,一度中衰。商王为了制止奴隶主贵族的腐朽,曾多次迁都。汤原来都于毫(今河南商丘)。仲丁由毫迁嚣(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又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又迁邢(今河南温县北),南庚又迁到奄,即曲阜。几次迁都的目的,有的说是躲水患,主要还是防贵族腐化。他们来到奄,腐化更厉害。盘庚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看到由于奴隶主残酷剥削,与奴隶的矛盾日益加剧,决定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尚书中有三篇《盘庚》的文章,上、下篇是对奴隶主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迁都,下篇则以严厉的口气叫他们迁都,对不迁的人杀了他及他的后代。在盘庚的一面劝导、一面恐吓下,商人由奄迁到殷,即由曲阜迁到安阳。
商的祖先契,是东方氏族的领袖,奄正是商朝(史称“前商”)的故地。直到周初,奄仍是一支反周的力量,纣子武庚鼓动他们反周,被周公率军平定。
考古工作者在曲阜城外东北角的斗鸡台附近(今曲阜种子站),发现一种文化,和当地周代的迥然不同。专家便认为是商奄遗民聚居的地方。各族有各族的特点,各族有各族的长处,日久天长,商人便和周人各取所长、融为一体、共同发展了。
张英豪作品《盘庚迁都》
新闻推荐
节后“全家福”走红市民感慨时间的每次温馨定格■本报记者石晶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让人印象深刻,而晚会屏幕上晒出的大萌子与萌...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