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来宾讯 (记者/陈坤 实习生/莫远妮)“没想到家门口就可以就业!”近日,在来宾市工业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在外务工多年的兴宾区人李自力,与工业区内的一家服装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后喜不自禁。
李自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广东打工一个月2000元,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1500元,虽然少了500元,但划算——生活成本低并且省了通信费和交通费,更难得的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原本在广东惠州务工的忻城小伙樊成今年年初也在来宾工业区找到了工作。他感慨道,没想到家乡发展这么快,企业这么多,更没想到政府这么关心我们。以后,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更高兴的是入园企业。进驻园区不久的薏莎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最担心的问题是“用工荒”,公司在东部沿海的生产线均因招不到工人而受影响,来宾市搭建专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帮助招工为企业解决了最大难题,破解了当地企业的“用工荒”。
来宾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陈代军告诉记者,去年底工业区就注意到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并专门研究对策,于2010年12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人力资源公司,免费为入园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招工就业服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协调人力资源、团委、妇联等部门与公司携手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招工就业平台,积极履行为入驻工业园区企业招工和培训务工人员的职责,开展招工服务工作,既满足了当前进驻市工业区企业的用工需求,也满足了务工人员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公司成立3个月来,仅在市区举行的大型招聘会就有5次,深入各县(市、区)举行的招聘会多达10余次,共有8000多人家门口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此外,公司人才库储备务工人员就业信息达1.5万多个。公司负责人罗华介绍,进入人才库的务工人员都是有意向就近就业的人员,随着入园企业逐步投产开工,就业岗位将进一步放量,届时,企业不愁招工,务工人员不愁找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蔡道利本报实习生杨晓佼今年年初,印尼归侨何庆川,迎来从海外来探望他的家人。在印尼拥有豪华别墅的妻姐,来到何庆川在国有武鸣华侨农场的家——一栋500多平方米、装修一新的洋...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