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南流江畔,春回大地,情趣盎然,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柳树展开了嫩绿的枝芽,花儿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彩蝶在草丛中翩翩飞舞,就像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连同最为柔媚的春光,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了人间。一年一度的玉林“宝炬杯”三月三山歌会在春意盎然的南流江畔如约而至。当天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景色如画的江滨公园,参加这个玉林民间音乐艺术的盛会。9时不到,这里已经聚集了无数热心玉林山歌的听众,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靠着自行车,大家翘首以待山歌会的开唱。几十名身穿各种服饰的歌手坐在舞台右边,他们跃跃欲试,准备上台一展歌喉。上午9时30分,山歌会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开幕式,当歌手们获悉多年来大力支持与赞助玉林三月三山歌会的玉林宝炬电线厂原董事长邓树明不久前因病辞世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众歌手饱含热泪,用发 自肺腑的山歌赞颂、缅怀、追忆这位关心地方文化的企业家:
南流江边山歌声,唱得古渡水清清。
宝炬山歌大奖赛,台上少了邓树明。
回想去年三月三,公园山歌震玉城。
邓董坐在台上睇,拍手点头笑盈盈。
银镶黑豆真好事,玉林山歌得传承。
今日歌会又开幕,邓董你在天上帮帮声……
(一)
邓树明是玉林市玉州区东明村人,早年就读东明小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艰辛,放学后帮助父母干农活,挑水淋菜,拾柴做饭。后升入玉林县二中(现市三中),其生性聪悟,学习勤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西名校玉林高中。正当踌躇满志的邓树明奋力击搏在知识的海洋,准备以更大的激情冲击更高的人生坐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美好的理想之梦被打碎了,邓树明如同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一样,走上了迷茫的生活之路。她干过农活,也修过水利,她挑过煤担,也扛过货物。后来参加了三线铁路建设大会战,在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肩挑背扛,成为用最原始的劳作工具开辟共和国西部战备大通道的无数无名战士中的一员。艰难困苦的民工生活更加磨砺了邓树明不屈不挠的意志,为她日后的自强不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返乡后,她先后在玉林火柴厂、鞭炮厂、橡胶厂工作,在那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年代,艰苦的基层工作锻炼了邓树明,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经营意识与领导才能,她从千万普通劳动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县街道工厂中最年轻的领头人。尽管工作上一帆风顺,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仍是她不肯舍弃的情结与追求。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恢复高考后,邓树明怀着圆大学梦的强烈愿望,积极投身高考的准备工作,并在当年接到了某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正当她满怀喜悦准备走上通往理想的征途之际,历史再一次改变了她的命运。1977年我国刚结束政治上的动乱,百废待兴,原玉林橡胶厂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与经营问题,生产与销售陷入了困境,数百工人发不出工资。群雁高飞头雁领,工人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个领路人把企业带出低谷,把他们带上光明的康庄大道。历史选择了邓树明,当年年底玉林县二轻局决定任命邓树明为橡胶厂厂长,把拯救濒临倒闭地方小厂的重任,搁在这位年仅29岁的弱小女性身上。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邓树明毅然决然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带领全厂100多名工人,跌打滚爬,日夜奋战在大打翻身仗的车间里。她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市场需要,提出了保持原有工厂设备、材料使用不变,转产工业、民用电线的企业转型构想,得到了二轻局的认可与支持,同意将橡胶厂改为电线厂。自此这个地方小厂走上了企业发展的快车道,并创出了日后在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中公认的名牌——“宝炬”电线,意指产品以火炬为前导,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2002年企业改为股份制后,邓树明同技术人员一道努力钻研技术,锐意产品创新,在企业全面推行先进的管理制度,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各种电线电缆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企业产品多次获得广西、全国的各种名优称号。邓树明也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乡镇企业开拓创新奖、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五好文明家庭”、自治区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玉州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二)
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邓树明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苦难生活,没有忘记艰苦奋斗的本色。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财富,但邓树明多年来一直坚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身为企业董事长,她平时大多身着千千万万玉林中年女性的传统扣装,参加会议或接待来宾,也会穿布料好点的衣服,但绝不讲究名牌;邓树明具有传统的中华文化观念,百忙的公务活动之余,不忘履行一个贤妻良母的职责,闲时也会自己到市场买点菜,三餐吃得也很普通,甚至有点随意。有些人以为她很抠,其实不然,过去穷困潦倒的生活使她倍感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童年的饥饿与无助使她认识到搀扶弱者的责无旁贷。几十年来,她所领导的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积极为员工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职工互助保障,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费用。还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职工工资和生活福利。在生活中,对职工嘘寒问暖,尽心尽力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邓树明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参与了无数慈善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捐资助学,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她都毫不犹豫地站在前列。
邓树明身上的中华文化修养,也体现在关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她对当前玉林的学校教育与社会交往日益普及普通话极为赞赏,但对玉林话以及本地传统文化逐渐失传极为担忧。她曾认真研究过玉林话,深为老祖宗创造出来这样精彩的人类语言所感动,也为自己作为一个玉林人感到自豪。她认为许多孩子回到家不能用玉林话与家人沟通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她甚至多次谈到小学阶段应搞普通话与本地方言的双语教学。为了回报玉林的父老乡亲,她连续赞助了多届“宝炬杯”龙舟大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在玉林大地重新传承作出了贡献。她积极赞助《玉林山歌选集》的出版,并专门为该书写了前言,《玉林采茶曲选》与《趣说玉林话》两书也在赞助计划之中;她深深爱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希望家乡各时期的美景定格在史书的画面之中,积极赞助了宝炬杯“印象玉林”摄影艺术展览;她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出资赞助了玉林老年杂志的出版;她关心下一代的茁壮成长,赞助了“蒲公英”学校的建设;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如今玉林城乡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火如荼,许多组织者在开展活动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邓树明,玉州区南观社区艺术团等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都曾经得到她的热情支持与赞助。
新闻推荐
据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玉林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16万多辆,其中汽车5万辆。近两年,汽车的年增长率超过26%。与之相对,玉林城区交通越来越拥堵,上下班时段,城区主要街道拥堵...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