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坤
“我们是一家人,大胆讲,讲实情,讲真话,把所有问题都摆到桌面上谈,政策法律范围内的问题今天现场解决,超出政策法律外的合理诉求,市委、政府将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4月24日下午,来宾市兴宾区陶邓乡大凡村的覃兆光等4位“上访户”受邀座谈,该市市委书记张秀隆的一番贴心话,引发了上访户们的真情倾诉。
大凡村是水库移民村,共有117户556人,耕地187.4亩,人均约0.3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环库区山地农业种植及水库水产养殖。2009年开始,该水库按市场价格每年5万元承包费用对外发包,而不是按照以往惯例每年5000元的价格发包给该村。对于当地主管的水利部门而言,是因为水库养护成本高,需增加养护费用,于法于理说得通。而对当地群众来说,在上世纪50年代建水库占用了1195亩地,为周边灌溉作出了贡献,如今却失去了一部分生活来源,且饮水受影响,需要维权。
水利部门和当地村民都有理有据。但是,矛盾却激发了,2010年2月以来,大凡村村民多次到区、市、自治区三级政府集体上访,希望解决大凡水库集体经营权、人畜饮用水安全、道路修建问题,并希望享受库区移民和民政救济等相关政策,保障群众生活。
覃兆光是该村村民小组长,同时又是上访代表。虽然,该案作为2011年兴宾区、来宾市重点积案实行领导干部包案调处,但水库发包出去,在法律框架内,暂时又不能收回,问题留待解决。于是,覃兆光的上访行动一直在持续。
听完上访户的倾诉后,张秀隆和市直相关部门及兴宾区相关领导商议,按照村民的诉求逐条制订了解决方案。(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是根据已经出现的轻微污染现象,依据法律、法规与原承包者终止发包合同,交由大凡村管理并保护好水库水源。二是争取相关扶贫项目资金,完善原有的人畜饮水工程,把自来水管装到每户村民家中,保障村民人畜饮水安全。三是加快推进大凡村的道路建设。抓紧时间、保证质量,解决好村民行路难问题。四是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责成民政部门做好调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将大凡村村民纳入低保范围。与此同时,责成人力资源部门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加强对大凡村的青壮年进行技能培训,尽量安排他们到市工业园区就业。
“现在我们是亲戚,有建议,有意见,都可以找我说,我也会抽时间到村里去看望大家的。”张秀隆对村民们说,我们会尽可能为大家逐步解决难题,也希望大家理解政府部门。
“太好了,感谢党委政府,以后不再上访,回去发动广大群众安心搞好生产。”覃兆光带头鼓掌,会议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项正在推行的长期活动。”该市市委办领导介绍,从3月底开始,来宾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摸清重点难点信访案件,并采取市、县主要领导与上访户结对的方式,逐一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
随行的兴宾区区委书记贾朝强告诉记者,该区共有100余个重点信访案,除了市委主要领导结对解决外,其余将分到兴宾区委、政府各主要领导结对协调解决。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记者/陈坤通讯员/莫益路)“卖农产品一年到头得两次钱,是以前的‘老皇历\’如今‘新日历\’是月月有收入。”7月6日,正在给来宾市兴宾区一家企业打工的良江镇罗村老韦高兴地告诉记者,在...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