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记者唐小玉、实习生石雨晨)“由于柳江航道等级低,红花船闸通过能力又小,估算每年都有1000多万吨的货物弃水运改走陆路运输,或流失到了武宣等地的港口。”在12日的采访中,谈及柳州市航道通航能力与快速增长的货物运输量需求不匹配,致使柳州港年吞吐量一直徘徊在一两百万吨的现象,柳州市水运行业人士对此感到焦虑和痛惜。
据市港航管理处运输科负责人介绍,截至2013年12月底,柳州市拥有营运船舶673艘,货运 船舶总运力30.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省际货船342艘,29.6万载重吨;区内货船22艘、0.7万载重吨。当年全市完成货运量780.4万吨,同比增长9.38%。
作为工业城市,柳州工业产品丰富。仅钢材一项,柳钢通过水路运输的钢材在2012年和2013年均超过了600万吨,而柳州港这两年的钢材吞吐量仅分别完成125.64万吨和120.23万吨,其余都是由汽车拉往武宣、石龙等地装船。再加上还有大量的煤炭、 水泥、白糖等货物都是在来宾、贵港等地中转,预计有近90%的货物都被其他城市港口“抢”走。
“如果不解决航道和船闸的问题,到2020年,将会有1500万至2000万吨甚至更多货物弃水走陆,或流向其他港口。”市港航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柳州市境内的主要通航河流为柳江,而柳江160公里的航道(柳州至石龙三江口)为四级航道,只能常年通航500吨级船舶。随着柳州市经济的发展,四级航道已远远不能满足水运发展的需要。红花船 闸为1000吨级,设计通航能力为680万吨。但由于开闸时间、水量变化等多种原因,严重影响了跨省运输船舶的通航效率。
据了解,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计划今年9月动工建设,2000吨级的红花电站二线船闸也将在2016年至2019年建设完成;而处于大藤峡水利枢纽上游并以其为依托的柳江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也将紧随其后开工。对此,阳和码头负责人等业内人士均表示,他们看到了柳江黄金水道再现辉煌的一缕曙光。随着柳州市港口码头等基础实施建设的加快,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众多货物有望实现从柳州直接通过水路运输至珠三角等地区,柳州港货物吞吐量也将会快速增长。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董明)昨日上午,柳州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总结前一段活动开展情况,部署整改落实 、建章立制环节工作。市委书...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