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象州讯 (记者/谌贻照 陈坤 通讯员/江永新)“迁祖坟坏风水?我们不信。你看,附近迷赖村迁了两百多座祖坟后,引进9家企业,几百村民就在家门口进厂上班,日子越过越旺。”8月28日,象州县石龙镇花山村覃姓家族代表到镇政府领走了4座祖坟的迁坟费后便动土迁坟,为工业区建设腾出“风水宝地”。
祖坟不能动,风水不能破——这条被农村不少地方尊奉的“铁律”,在象州县石龙工业集中区被打破。当地老百姓4年之内迁移祖坟600多座,引进企业20余家,2100多名农民就地就业。当初消极抵制的群众现在已经豁然开朗:迁祖坟不但没坏运气,还给大家带来财气。
该镇迷赖村村民张天来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家迁走的祖坟原址上建起了工厂,夫妻俩在这家企业上班,两个人的月收入加起来2600元,原来的地照种,全家一年增收3万元。他感慨:“我们成了可以多挣钱的‘两栖农民\’。”记者了解到,除了石龙工业集中区附近2100多名“两栖农民”直接增收外,因为企业入驻,商业繁荣,农民人均收入由4年前的2650元增至去年底的4569元。
“刚开始,迁坟异常艰难。毕竟,破除传统迷信思想需要一个过程。”在当地有“迁坟书记”称谓的石龙镇党委书记邓永康告诉记者,石龙镇地处柳江、黔江与红水河交汇的三江口,在当地人看来,此处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所以临江坟茔密布。然而,这里又是一块“经济宝地”——正在崛起的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使位居上游的石龙三江口成为炙手可热的水陆通衢,不少企业想落户于此。
“5年前,象州县规划在石龙建工业集中区,迁坟工作随即开始。可以说这一建设过程就是迁坟过程,也是当地群众移风易俗的过程。”邓永康带领镇干部无数次深入群众家中反复做工作,讲清迁出祖坟让地给工业区的重要意义;他同时也见证了群众思想转变的历程:去年8月,为配合一家企业入驻,该镇花山村覃姓家族一天迁走了26座祖坟,这让他异常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为支持码头、造船厂以及修路的需要,花山村教师余武彰母亲的坟先后迁移了3次。
“地方经济发展最终是造福当地群众的,我们没理由不支持。”余武彰告诉记者,“对我们后辈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对先人的怀念和尊敬放在心里。”
在群众心中“种”上“科学”二字
诚 言
从2650元到4569元,4年时间,象州县石龙镇农民人均收入几乎翻了个跟斗。这对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镇而言,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变化,从表面上看,是得益于该地工业经济的发展;从深层次看,是当地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冲破迷信思想禁锢,在群众心中“种”上“科学”二字的结果。
现在,在农村某些地方,封建宗族观念和迷信思想仍根深蒂固,有时甚至直接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羁绊。
石龙镇百姓却偏偏不信邪,4年迁移了600多座祖坟,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让自己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可谓是“顺祖宗愿、造子孙福”。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群众中最朴实的实践。
新闻推荐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抓好粮食这个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生产和供应,重要性不言而喻。...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