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京华 通讯员 徐国涛
2012年,鹏泉街道收获了一串串骄人的数字: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全市第一;
服务40多个大项目,清障5000多亩,迁坟上万座;
拆迁旧村40万平方米,年内回迁居民600多户……
在2012年全市镇域经济综合考核中,鹏泉街道当之无愧地取得第一名的佳绩。
成绩的背后,是他们良好的政策,是优质的服务,是艰辛的努力。
注册零收费带来1301家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莱芜飞鸿经贸有限公司是2012年3月份注册成立的小微企业,专门安装视频监控,当年缴税过万元。经理亓久忠说,注册这个企业没花一分钱手续费。
2012年,鹏泉街道把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壮大税源作为做大做强经济“蛋糕”的重要举措,专门设立了财税贡献奖,列支了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税收贡献大、项目建设表现优异的村(居)。同时,将新发展个体户、小微企业的任务纳入村级考核体系,积极引导各村(居)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代办手续、零收费等。2012年,鹏泉街道新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301家(户)。
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老企业不断壮大。其中,仅李先生食品公司一家去年就缴税600多万元。各村级工业园很好地发挥了孵化器的作用,拉动了税收快速增长。冯家林工业园一汽车塑料配件项目,经过几年发展,在工业园已经施展不开,去年干脆在高新区征了地大干。去年程故事工业园纳税超过800万元,为提高园区效益,园区还清理走了8家仅做仓储而纳税很少的租赁户。
2012年,鹏泉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居全市第一。
“通过几年的招商引资,现在我们到了收获期,这是我们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鹏泉街道党委书记刘建说。
2012年,鹏泉街道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8.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62%;共引进项目21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5个,今后发展后劲更大。
迁走上万座坟头,落户40多个大项目
“如果不是鹏泉街道办事处的干部靠上服务,别说现在试生产,就是车间也盖不起来。”2月18日,赛洋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对记者说。公司原来因为部分坟头迁不动,车间没有盖到头。2012年公司要扩建,360多座坟头还得需要搬迁。此时公司所在的秦家洼村已划归鹏泉街道管辖,街道党委副书记吕德宝带领工作组靠上做工作,从2012年3月15日到4月15日,一个月时间,清了出来。4月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12月份开始试生产。
鹏泉街道把服务高新区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成立了4个项目服务办公室,将项目清障和施工协调任务包干到人,并坚持经常性调度,设立了“项目服务奖”,制定了项目施工纠纷化解应急机制, (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景丙成)“三夏”大忙,莱城区杨庄镇司家岭村的王老汉却并没有“紧迫感”:“这两年‘三夏\’轻松多了,有了农机合作社的贴心服务,四亩地的小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收割完,真是省时又省力。”...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