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强绪 特约记者 杨亮)激情五月,漫步莱芜农高区,只见项目建设快速高效火热推进,招商引资亮点频现风生水起,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大干快上、跨越赶超的发展热潮。在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浪潮中,莱芜农高区建立“六大指挥部”、推行“三线工作法”,科学布置人员力量、统筹安排全局工作,党员干群上下同欲、合力攻坚,坚决打赢“攻坚二季度、大干60天”攻坚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工作线增强发展后劲。招商引资是大项目建设的“活水源头”,农高区建立招商引资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有关人员离岗专职招商,实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省级园区的高位平台优势,巧打“特色产业牌”、“区位优势牌”,镇机关、村、企业和杨庄籍在外成功人士四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成立10个招商部、组成4个专职招商小组,盯住、靠上,咬定有价值的招商信息不放松,确保二季度完成招商引资额6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农高区建立大项目建设指挥部,镇长为总负责人,把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主推力,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机,倒排工期抓节点、朝六晚九抓协调服务,确保智能机械设备研发及应用等14个项目实现投产见效,精毛纺织生产等3个项目主体建设完成。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加快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仓储物流园、健康食品工业园三大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项目的承载力。实施总部经济带动战略。坚持把总部经济发展作为农高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镇域经济发展指挥部,并成立总部经济物流港,靠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同时,细化分解任务目标、明确到人,着力发挥4个社区45个村级作用,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
城镇建设线优化发展环境。农高区把城镇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集聚人流物流、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总抓手。抓好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为确保如期完成小埠头、孟官庄等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立土地增减挂钩指挥部,设在小埠头村委会,并立即抽调党政成员及善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15人,集中力量,全力攻坚,确保如期接受上级验收。按“两区同建”的原则,依托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园,着手规划建设蔺王村集中居住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抓住被列为全市涉农资金整合推进生态文明乡村试点的机遇,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公共事业等5大类22个项目,并成立10人工作组,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推进水生态环境打造工作。充分利用汇河、汶河贯穿辖区的有利条件,围绕突出水系,抓好汇河、双龙湖、雪野干渠、汶汇连接渠水生态景观长廊。同时,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对产业园区企业排放污水监管力度,通过完善供排水系统设计、建设生态湿地等,全面改善生态环境面貌。
稳定保障线夯实发展根基。干部作风、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农高区由纪委、组织部门总牵头,制定并遵守“四坚持三严格”纪律制度,建立“去向告知监督台”,加强对机关干部进驻工地、包村、包企业的调度督查,做到“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通报、一日一台账”。严格落实“一线工作、三线推进”、“交钥匙进工地”、“三定四包四熟知”、“争创百佳模范、打造优美环境”等工作办法,引导全体镇村干部一线比作为、项目比成效,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信访、综治司法、各社区各村建立完善联动机制,做好对可能引发稳定问题的苗头、隐患的全面排查,切实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 徐永伟 尚庆宗)走进凤城高新技术产业区,清华高科孵化器、液压变频机械设备制造等十几个项目一字排开,铆足了劲头争相比发展、赶进度,让人目不暇接。在总投资1.8亿元的液压变频机械...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