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镇中心中学 高俊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题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付出了,自己也会有快乐,方便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如果只懂得收获,就会失去快乐。要付出,首先要有爱心。有爱才有温馨,有大爱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发展。从《大爱莱芜》中,我看到了莱芜人对莱芜深沉的爱,体会到了莱芜人的大爱给莱芜带来的和谐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而感动。“春蕾计划”是一项旨在帮助因生活贫困而辍学或濒临辍学的女童重返校园接受学校教育的爱心工程。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要提高妇女素质,必须从女童教育抓起。实施“春蕾计划”,扶持女童入学,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我国实现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关键一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儿童就是关注未来、关注发展。孤贫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需要得到特别的关爱和帮助。扶一株春蕾,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学童,赢一片希望。帮助他们中的一个人,就会帮助一家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批人,造福几代人。
为落实好“春蕾计划”,莱芜市妇联一是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媒体宣传,实行典型引领;二是发展“五路并进”的社会救助力量,各级妇联组织带头,调动机关干部力量,发动社会人士和外籍老乡自觉捐助,面对面牵手结队捐助;三是构建“四项管理”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春蕾计划”的每一笔款物都能用在女童身上,让捐助的人放心,让受助女童温馨。
的确,众人拾柴火焰高。“撑起一片绿荫,奉献一片爱心,资助一名儿童”。十几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心集体和先进个人投入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
我,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更要为“春蕾计划”、为莱芜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不仅自愿结对帮扶,而且发动全校的教职员工行动起来;不仅解决受助女童的生活问题,而且对她们进行精心培育,让她们成人成才,再回馈社会。让“春蕾计划”给更多需要资助的女童送来雨露阳光。我常常以能为困难学生做些实事好事而感到欣慰和自豪。也许“春蕾计划”对每一个救助对象的帮扶是微小的、短暂的,但意义是深远而又长久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莱芜爱得如此深沉。“希望工程”的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希望工程”意义重大,我们不仅面对失学儿童,还要重视寒门大学生。炎炎夏日,又到金榜题名时,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到广大高三考生手中,他们即将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然而,还有家境贫寒的莘莘学子面对高额学费一筹莫展。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高中新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入学。为了切实帮助这些贫困新生顺利走进校园,莱芜市推出了“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我们要像亓氏酱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亓飞那样,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双手,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渴求知识的学子,给学子圆大学梦,给他们一个飞翔的机会!这将激励他们鼓足勇气,战胜困难,重新张开理想的风帆,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充满希望!学子向上,人人向善。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以拳拳爱心为这些贫困学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携手打造更加和谐美好的莱芜!“春蕾计划”、“希望工程”,莱芜爱心人士踊跃参与,奉献爱心,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又一个助学高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莱芜”的内涵。
爱是一个城市的高度,“大爱”更是可贵的。它不仅连接着历史还鲜活地常续常新,让一座因历史而厚重的莱芜时刻青春飞扬。“大爱莱芜”给莱芜带来了活力,更带来了科学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动力。“大爱”精神,形成了和谐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多的莱芜人,正将“大爱”融入莱芜的血脉,凝聚成莱芜这座古城的“精气神”,进而转化为发展的活力、潜力和魅力。我们坚信:莱芜的明天会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吕娜 通讯员 李珂编者的话:围绕建设生态莱芜,前不久,莱芜市出台了《关于实施“改、建、提”加快生态莱芜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