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莹莹
近年来,张家洼街道立足街道实际,不断探索中小企业发展新思路,通过三个整合,实现了中小企业的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整合服务打造“两种支撑”
街道不断拓宽思路,着力打造中小企业发展的“两种支撑”:加大投入打造“硬件支撑”。街道累计投资80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小企业均实现“五通一平”。投资20万元建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就业、创业、管理等各类服务。完善机制打造“软件支撑”。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党政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力争以最短时间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近年来,街道劳动保障所共免费创业技能培训4000余人,极大提升各中小企业员工的劳动技能。
整合资源实现“五个集群”
街道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和地域优势,推进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以现有企业膨胀拉长产业链为基础,打造为重点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重点抓好瑞德机械制造等项目,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矿山机械制造基地。培育节能环保、可循环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国旺新型建材和太阳能数字化真空管等项目为基础,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相同门类企业抱团发展,打造特色支柱产业集群。积极打造纺织、微滴灌、铺地材料、门业制造等产业,通过同门类企业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与主导产业配套,打造生产性商贸物流业集群。依托鲁中矿、莱城电厂发展物流业,重点抓好钢铁、煤炭、建材物流行业的发展。依托长勺路两侧和新型住宅区,打造生活型商贸服务业集群。依托长勺路沿街商铺,以及莲河家园、书香美域、福莱佳园、长勺小区等新型城市生活区,着力打造餐饮、商贸等产业集群。
整合园区搭建“六类平台”
在园区建设方面,立足城郊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建设六个园区,目前共建车间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4家,成为加快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机械加工发展平台。梁坡机械加工产业园规划占地128亩,已引进通信器材、外墙保温等企业8家,全部投产后可形成固定资产2.3亿元、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4000万元。打造轻工产业发展平台。银龙轻工业园区占地320亩,目前已入驻微滴灌、铺地材料、门业制造等项目16个。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可与国旺新型建材、瑞德机械等项目连点成片,届时可容纳企业30家、安置劳动力1200人,形成固定资产3亿元、销售收入8亿元的规模。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方正高新技术产业园占地53亩,采取“企业自主投资、自行招商、自我管理”的模式建设。已建成1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和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着力引进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项目,目前已入驻项目9个。打造花卉生态产业发展平台。主要建设铭扬花卉和凤凰花卉基地,建成后将成为离城市主城区最近的大型花卉苗木市场。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中小企业孵化园总投资1.2亿元,占地158.19亩,建设工期一年半,共建设标准厂房4.6万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4亿元,利税5000万元,安置300余人就业。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建设。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齐鲁文化产业园项目投资1.8亿元,占地108亩,以招商方式建设仿古商业设施6万平方米,主要经营奇石、玉器和书画等文化产品,可安排个体工商户200家,着力打造莱芜市第一个综合性文化市场。目前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
截至8月底,街道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93家,个体工商户1089家,从业人员8500人,各中小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2亿元,利税5.1亿元,利润2.3亿元,呈现出后劲充足、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茜) 3月10日,市环保局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会上,市环保局发布《莱芜市环保系统“双联双代”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三个阶段在全市环保系统开展“联系工业园区、...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