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兰州日报》上,一些读者就兰州解放初期的烟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烟标出现的相对较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间,1936年由邵力子、邓宝珊、杨虎城、水梓等60余人发起也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卷烟厂,这就是“中国华陇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当时生产有“握桥”、“西湖”、“北塔”、“五泉山”等牌香烟。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当时兰州市共出品有大约70余枚烟标。可是这些烟标在收藏界已很难一睹其风采,就是作为档案资料,也很难见其身影。但是,日前笔者却在两位藏友那里见到了两枚解放前出品的“握桥”与“西湖”烟标,实属凤毛麟角。
这枚“握桥”烟标已经很残旧,另外该烟标的条标也是一残片,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可以从中一睹其风采。握桥坐落于兰州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以东的雷坛河上。握桥因采用巨木由两岸向河心错落前伸,层层递出增高,节节相衔,呈穹隆隆起的弓型,桥面上覆盖有拱廊,起到重压稳固桥面的作用,同时桥面亦可避风雨。在桥的东西两端又各建有翼亭,恰似两拳紧握,故称“握桥”。远观整座桥呈弧型,且涂以红色,犹如一道彩虹横跨于雷坛河上,故又称“虹桥”。
“握桥”烟标是以绿色作为主色调,主标上绘有雄伟的横亘于雷坛河上的握桥,副标为一幅广告词,上面写有“国产上等烟叶,聘请专门技师监制,烟丝纯洁气味芬芳馥郁”等字样。这枚烟标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印刷、纸张较为粗糙,但是这枚烟标的设计却独具匠心,融入一定的美学于其中,使人欣赏这枚烟标的同时,仿佛又见到雄伟的握桥,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像是握桥又缥缈氲氤在似烟似雾之中,再次呈现了“虹桥春涨”这一胜景。
另一枚烟标为“西湖”烟标,西湖即是指兰州的小西湖,小西湖最早为明肃王的王府园林,被称为莲花池或莲荡池。《皋兰县志》中记载:“莲花池在县西五里,明肃王令潴神泉水为之,周五里,花木畅茂,鱼鳖充纫,为游赏也。”可是后来不幸毁于大火。清光绪六年(1880年),陕甘总督杨昌浚重建,为了怀念昔日为官时所在的杭州西湖,于是将这座园林命名为“小西湖”。
“西湖”烟标以红色为主色彩,主标绘有一中国传统的亭子,亭子翘角飞檐、清幽雅致,仿佛像是雪后安静地矗立在湖边。在亭子上方有英文“TRADE MARK”和圆形的汉字“华陇”字样。这个亭子就是小西湖中极负盛名的螺亭,也是小西湖的标志性建筑。笔者曾在1947年的《甘宁青税局皋兰分局各类课税物品税额表》中有对“西湖”烟标的记载。可是一直未能有缘一睹“西湖”烟标的风采,没想到竟在此藏友这里遂愿。
民国时期曾任甘肃督军的陆洪涛曾为螺亭题写了一副对联:“放眼最高层蠡海任凭人揣测;置身安稳处蜗居容得我回旋。”五泉山人刘尔炘也曾为螺亭题写了一副对联:“淘不尽满腹忧愁,九曲安澜,任眼底大河东去;看得开浮云富贵,一场春梦,觉怀中爽气西来。”如今看到文人墨客的题撰,可以想到昔日小西湖一定是文人云集,蔚然成风之地,再看看放在案头的这枚“西湖”烟标,仔细品评,似有“登其上,睹垣外河流,顿增豪放之情”的感慨。
新闻推荐
皋兰:兰白都市经济圈节点上的“脉动”——写在兰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召开之际众所周知,在兰州...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