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重点工程提速新城区建设
【本报讯】 新城区建设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在1月7日召开的安宁区十六届四次人代会上,安宁区政府定下新年的工作盘子: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办好十件惠民实事。备受关注的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也将有更大进展,502号路东段、570号路南段等将正式建成,571号路北段快速公交系统年内将动工建设。
政府实事 件件关乎民生
据了解,今年,安宁区政府承诺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分别是: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完成4条规划路建设任务,改造安宁东西路;开工建设22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和3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安居工程;在全区主次干道统一安装地埋式果皮箱;改扩建2所学校,新建安宁区幼儿园;开工建设新城区综合医院;新建3个标准化示范社区;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安宁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2个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三区联动 推进全域建设改造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今年,安宁区将采取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的方式,加快建设西区,努力提升中区,强势改造东区,全面推进全域建设和改造。
在西区建设方面,将重点推进5000亩兰渝铁路编组站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大迁建”工程,沙井驿街道安居工程建成1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安宁堡街道安居工程全面启动,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在中区提升上,抓紧完成世纪广场周边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积极与中铁集团等大型国企进行合作联建,以启动市级公务员住宅小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市级行政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新城区核心区发展;银滩路、孔家崖、刘家堡街道城中村改造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22万平方米。在东区改造上,全面推进培黎、十里店地区旧城改造,十里店街道城中村改造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8万平方米,加快远达·山水城邦、新厦·水岸天成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建设。
织就路网 快速公交年内动工
为进一步完善新城区的道路基础设施,今年,安宁区将着力加快实施亚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建成502号路东段、570号路南段、571号路南段、518号路西南段,开工建设518号路中段、574号路中段、511号路、578号路北段、571号路北段;抓紧开展快速公交系统的设计和审批,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同步改造安宁东西路,打通516号东段道路,努力把快速公交系统建成便民利民的畅通示范长廊;所有亚行项目道路同步建设综合管沟工程。
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区列512号路东段、585号路北段、518-1号路、519号路中段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水、电、暖、气配套设施,完成小街巷改造任务,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引进企业 启动新城科技孵化大厦
据了解,为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安宁区今年将全面启动新城科技孵化大厦,并争取在年内注册引进65家以上高科技企业,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同时,加快实施优质教育建设工程,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改善教育硬件环境,启动十里店二小、万里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建安宁区幼儿园,加快推进名师名校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宁区将加快区医院和万里医院的资源整合进度,积极与省内外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医院合作,开工建设新城区综合医院,启动建设安宁疗养基地,新建刘家堡街道、沙井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运行区计生服务大厦,筹建区生殖保健院,创新人口管理服务机制。
记者 魏 瑶
特约记者 李有安 实习生 王玲玲
榆中县将全面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本报讯】 “2010年榆中农村中部安全饮水工程将提前完工,届时中部地区10万农民将和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的自来水!”1月7日,记者在榆中县十六届四次人代会上获悉,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双重影响的2009年,榆中县全面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0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榆中县将全面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上的不断开拓创新,把东城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统筹结合、科学整合,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城乡一体化”的好处。
榆中县从传统农业县到现在的现代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大县、生态文明大县,已经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榆中县委、县政府突出经营城市理念,加大融资力度,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2.5亿元的和定城市Ⅰ级干道建成通车,加快了与兰州“半小时经济圈”的对接步伐,促进了榆中城市化进程。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榆中县实施民生工程最大的“项目”。“2010年,榆中县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要达到85%,其中春节前全县5万多60周岁以上的农民将领到第一批养老保险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榆中县县长徐大武说,全县近20万农民将在年内享受到新农保!
农业抓特色,榆中县近年来通过高原夏菜种植、双垄沟播种技术和现代农业的推广,广大农民受益匪浅。记者从人代会上了解到,今年榆中县在农业上将继续抓特色,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高原夏菜”、“北山洋芋”以及花卉、百合、药材、小杂粮、散养土鸡等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定远高原夏菜集散中心、南山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小康营及城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争取引进建设集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成果展示与博览为一体的兰州农业示范园。完成双垄沟全膜种植30万亩、高原夏菜27万亩、商品洋芋18万亩,发展冷凉型蔬菜3万亩、药材1万亩、花卉1000亩、饲草10万亩,新增舍饲养羊4万只、散养土鸡15万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和良种良法配套工程,重点支持节水农业、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完成节水配套工程2000亩,新增设施农业150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
记者在会上获悉,榆中县政府今年将为全县40多万群众办十件实事:年内为民兴办10件实事:
1.完成农村中部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工程100公里;3.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及“一池三改”5000户;4.完成双垄沟全膜种植30万亩;5.新修梯田2万亩;6.新建校舍2万平方米,排除学校危房5000平方米;7.建成青城黄河大桥;8.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覆盖面达到85%;9.新建县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40所;10.完成县城供水扩建工程。
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张 宏 蒋智勤
皋兰县将积极构建“支点”经济圈
【本报讯】 1月6日,皋兰县召开县十六届五次人代会。会议确定,今年,皋兰将按照促增长、调结构、增民生三大战略任务,加快产业化步伐,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加大园区建设,构建兰州白银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思想观念、机制体制、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区域优势、项目工程、市场体系、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积极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支撑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打造5个万亩农业示范基地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推进出口创汇蔬菜、设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等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西电园区、什川泥湾河口、水阜川3个千亩高新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累计达到2.4万亩。投资300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新建养殖小区1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0户,畜禽养殖达到150万头(只),新增核桃5000亩。推广优质小麦、玉米良种12万亩,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
园区建设提升城郊经济上水平
培育忠和—水阜—石洞产业带,打造新型工业基地,构建兰州白银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推进三川口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工业基地。推进北龙口物流经济园区建设,启动二手车市场建设,完成排洪排污一期工程。以北龙口为龙头,沿国道109线,培育忠和—水阜—石洞产业带。着力构筑城市商贸框架,建设县城商业步行街、信合大厦等重点工程。引进品牌经营企业,建成皋兰购物广场,提升县城商贸服务水平。培育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万亩梨园、高峡平湖、设施农业三大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什川“生态古镇、百年梨园”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完成旅游收入2200万元,增长13%。
区域对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挥皋兰独特的区位、交通和土地资源优势,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支撑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快与周边区域对接,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区域实现率先对接、率先突破、率先发展,争取“四个纳入”:将什川镇整体纳入兰州四版规划,把什川生态旅游业置于黄河文化的大背景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的长远需求上来谋划、定位、布局、发展;将忠和镇南部地区纳入兰州四版规划,打造率先对接兰州中心城市的首选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业龙头;将西岔镇西北部地区纳入中川空港园区规划,构建兰北新区建设重要的可利用空间;将中心乡南部地区纳入兰州四版规划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对接安宁新区和西固石化城的重要产业延伸地带,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开发新格局。
记者 董永前 魏周延
特约记者 杨儒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皋兰县工商局在西岔镇检查时查获了三家“黑网吧”。日前,皋兰县工商局接到县检察院转来关于查处该县西岔镇无照网吧的检查建议书...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