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正在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养老问题再次成为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市民盟、九三学社、市民革分别向兰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兰州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提案》、《关于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的建议》、《关于对民办社会养老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提案》,加上委员们的联名提案,截至昨日,已经有10件提案关注养老问题。
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45万
来自兰州市老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这些老人除了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在养老机构养老。据调查测算,兰州市对养老床位的最低需求量达20000多张,但现有的床位不足1800张,巨大的供需缺口,使老年公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提倡和兴办社区养老体系
九三学社在《提案》中指出,社区养老更应该大力提倡和兴办。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地兴办社区养老福利事业。“城市的老年人,基本都是退休职工,有各种专业技能,能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需求的服务项目;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是同龄人,容易沟通;互相熟悉,就近方便,叫得动,喊得应。”九三学社提出老年群体既是被服务对象,也是有巨大潜力的依靠力量。
给民办养老机构补贴经费
市民革在《提案》中说,民办养老机构都是由民间投资兴办的,由于先期投入不足,大多规模较小,设施比较简陋,在运营初期大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况,缺乏发展动力和后劲。为了加强兰州市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建议市上尽快出台社会养老事业发展规划,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纳入地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建议市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按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数或入住老人数,给予一定数额的床位补贴和取暖补贴。
将医保服务延伸到老年公寓
政协委员阎学辉、张长忠在《关于将医疗保险服务延伸到老年公寓的提案》中说,兰州市一些规模较大的老年公寓虽设有医务室或卫生所,但由于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致使许多身体不便的老人医保卡不能就近使用,出现了“有卡不能刷”的问题。建议将兰州市200张床位以上规模并有医疗资质的老年公寓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延伸点,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
全市推广“虚拟养老院”
2009年12月3日,“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正式启动运营,既缓解了养老院不足的困境,又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在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便民等综合服务项目的同时,启动了“爱心集结号”志愿者活动,为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社会效益明显。
杜擂升委员提交的《关于在全市推广“虚拟养老院”的提案》中说,虚拟养老院为居家老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服务,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的特点。建议市政府在条件成熟的县区,推广“虚拟养老院”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吸纳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加盟,构建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3日上午,政协兰州市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会上,周迎平委员针对供热中存在的问题,直言兰州市在供热过程中有九大弊病。1、用热...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