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总占地面积700亩的重离子应用示范区将在6年内分两期完成。(11月20日《兰州日报》6版)
兰州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是利用代表我国综合科技实力的大科学装置———重离子加速器,而开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应用。作为绝对的前沿科研成就,兰州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后,世界上第四个实现重离子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国家,其社会关注度和将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甚至超越了兰州市许多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项目。
兰州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是一个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外来企业三方合作的项目,这种项目发展模式对于兰州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兰州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机构,其中不乏国家级重点科研单位,科研技术密集特征显著。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具备强大科研实力的院所、高校与兰州的地方经济社会呈现隔离状态,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互动很少,基本处于生活消费者的状态,像重离子肿瘤治疗这样产学研三结合的项目少之又少。这其中有在兰科研院所多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很多属于基础研究单位的原因,也有行政
级别隶属原因,还有机制创新和主动性不足的原因。放着如此众多而且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与高校,不能加以有效利用,确实非常遗憾。
不久前,兰州市政府推出了引进高端人才项目的重大决策,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技术人才和项目带头人,这是促进兰州经济发展的重大的举措。以笔者愚见,这样的重大引智措施和思路,是否也可以在发掘兰州本地智力资源上加以借鉴呢?目前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校、院所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
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公司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有效利用智力资源的思路。科研院所和高校本身有很强的封闭性,在适应产业化和掌握市场化机制方面又犹有不足,这个现象在国内尤为显著。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院所、高校和具备资金、管理实力的企业之间架起桥梁,在政策、机制、待遇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倾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促进企业聚集、完善企业孵化器培育体系、从而将智力资源培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新闻推荐
近日,兰州市环保局传出消息,从12月1日起,兰州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试发布数据。12月底前,兰州也将争取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兰州环保网、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发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