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师洪汛涛先生生前非常关心兰州儿童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发掘了许多像赵燕翼那样的优秀作家。1986年8月,甘肃省文化厅、省少儿艺委会、省出版社等在兰州举办首届“儿童文学讲习班”,应文化部少儿文化艺术司的邀请,先生前往讲课。他的讲课生动活泼,反应热烈,受到学员的欢迎,在这些学员中,有的后来在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的则成为儿童文学队伍中的骨干。
今年是洪汛涛先生创作经典童话《神笔马良》六十周年,我们特别刊登其孙洪运先生的一篇纪念文章和相关照片,向这位少年儿童的好朋友及永远的《神笔马良》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节日里,我们十分怀念为孩子们勤勤恳恳写作的作家。其中一位是上海的“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先生,一位是兰州的“五个女儿”的爸爸赵燕翼先生。他们在儿童文学事业上,都是功绩卓著的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我国努力运用民族传统风格和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童话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洪汛涛的《神笔马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童话故事,几乎创造一个“神话”,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国际广泛赞誉实至名归。赵燕翼的《五个女儿》,茅盾先生颇为赞赏,给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肯定。
上海、兰州两地,虽相隔千里,但渊源深厚。有道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赵燕翼当时尚年轻,默默无闻,写作时遇到很多困难。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的洪汛涛独具慧眼,在成千上万来稿中,发现了赵燕翼寄来的他写的第一篇童话《五个女儿》,洪汛涛对这篇作品进行了认真修改,一字一句地反复打磨,不断地对其加以完善,既有文字上的改动,也有主旨立意上的提升,力荐其在《少年文艺》上发表。洪汛涛这样做为孩子们挑选了一篇立意很好的佳作,也彻底改变了作者一生。加上他自己不断努力,后来在创作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著作宏丰,成为国内著名童话作家。茅盾在他的著名论文《六〇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中,作了如下评述:
童话《五个女儿》是难得的佳作,其特点在于故事的结构和文字的生动、鲜艳、音调铿锵。通篇应用重叠的句法或前后一样的重叠句子,有些句子像诗句一般押了韵。所有这一切的表现方法使得这篇作品别具风格。
洪汛涛先生是20世纪一位享有盛名的童话作家,又是一位深孚众望的童话理论家,是中国儿童文学第三代卓越的领军和核心人物,他一生帮助和扶植过不少文学新人成长,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几十年过去了,赵燕翼已成为很有成就的作家,他和洪汛涛已是彼此尊重的挚友。十年“文革”刚结束,1979年12月1日至10日,颇具规模的“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在这次10天会议中,洪汛涛见到了各地许多旧朋,也会见了不少新友。使他最感动的是兰州作家赵燕翼见了他,还是再次感谢他20年前帮他修改并发表了那篇获得好评的童话《五个女儿》。洪汛涛请他到重庆中路渔阳里家中吃饭,欢谈久久,赵燕翼兴致勃勃地挥毫赠诗:
一别故人后,十载又登楼。小斋仍旧貌,书生早白头。老眼常含笑,童心不识愁。潇洒挥“神笔”,喜交“考卷”优。
这首五律,不只写了两人深厚的友谊,道出了时光虽然催人白头,但彼此为孩子写作的童心不变,而且非常艺术地嵌入了洪汛涛的创作名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二位是同龄人,白头与老花眼,是他们此时共同的写照。
如今,洪汛涛和赵燕翼先后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国童话界的重大损失。虽然他们的身影渐渐远离我们,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中。逝去的作家,永远的童话。他们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和崇高的人格品质,永励后人。
新闻推荐
伴随着气温一天天的升高,本报捐书活动也是热浪迭起。一个个不同的社区,一个个不同的居民,大家将一本本书送到不同的社区。在书中,蕴藏的是大家对于社区图书室的支持和渴望,是就近读到更多好书的渴盼。...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