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兰萍 文/图
11月7日,一阵秋雨后,已经能感觉到一丝丝寒冷,而此时,曾德兴看着自己养鸡场里的庞大“队伍”,却浑身暖洋洋的、心里美滋滋的。
曾德兴是东兴区高桥镇跳墩村村民,是一名养着1万只鸡的专业养殖户。然而,在搞养殖前,曾德兴是一名普通的农民,靠着种庄稼维持一家的生计。“家里的收入相当微薄,甚至一年到头没有一点积蓄。”曾德兴说。
但是,搞养殖最重要的是做好风险防控、专业技术和后期销售,作为一名普通农民,是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功转型为一名成功的专业养殖户的呢?曾德兴向记者娓娓道来,2007年,听说东兴区有一个叫“东马禽业”的专门养鸡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向合作的农户统一提供小鸡、饲料、技术、销售服务等。“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么?”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曾德兴赶紧与该合作社取得了联系,并开展了合作。
“合作社统一收购,我就完全无后顾之忧了。”曾德兴说,现在他的养鸡场已经采用全自动化设备,每年能养四批次鸡,年收入上10万元完全没问题。
“我以前在外打工,收入十分不稳定,后来自己做生意,风险又大。”东兴街道新华村的养殖户彭开武的选择和曾德兴一样,2008年,他也选择了与东马禽业合作,每年10万元左右的收入稳稳地装进了腰包。
深化农村改革,逐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经之路。东马禽业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一个代表已经行动起来。
东马禽业坚持“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常年存栏10万套种鸡的现代化肉鸡繁育场,积极带动产业基地建设,建成6个家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并引导配合建成东兴区和众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成员达300多个,同时直接带动15个乡镇2000余户农户从事养鸡养殖。
“如果没有东马禽业的带动,估计我现在还在种地。”曾德兴这样说道。的确,只有坚持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带农户,一户带一户,充分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示范作用,才能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真正活起来。
据悉,目前,东兴区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34户,规模养殖大户有4118户;农民合作社223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4个、市级示范社12个;农业龙头企业68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4家。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离不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采访中,东兴区统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仅是抓好三农工作的“牛鼻子”,还是当前创新农村经营体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看成绩、谈未来。下一步东兴区将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通过推广农业BOT和“三化”模式,以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等手段,在以东马禽业、飞龙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发展壮大千草生物、农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最终实现东兴农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让低保真正惠及困难群众——东兴区开展城乡低保清理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韦小梅文/图应退尽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每取消一个违规低保,就能让一名真正困难的群众受惠。今年2月,大治乡川主村村民李某被取消了低保资格,让村里不少群众服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