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汝修老人准备捐的书
王华瑄老师正在上课
交警向村民宣传交通安全3月6日,本报曾在《自费办公益书院传播国学他说他只是一个“搭台子的人”》一文中报道过,一位51岁的语文老师王华瑄自费办书院传播国学的故事。4月11日上午,这家位于峨眉山市罗目镇的“罗目故事书院”正式开课了。
对于这一切,本报热心读者92岁的老人易汝修很感动,想亲自去拜访、捐书却无奈身体有恙,希望通过本报为王华瑄和这家书院“点赞”。
在家养病的九旬老人
“希望有机会能坐高铁去书院拜访”
4月8日,易汝修老人才刚刚出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3月6日的《三江都市报》,因为里面有一篇《自费办公益书院传播国学他说他只是一个“搭台子的人”》的报道。
“我记得我看了报纸后,放得好好的,怎么就找不到了呢?”他告诉记者,3月6日,他看到这篇报道后,被王华瑄自费办书院的行为所感动,想联系记者,然后专程去拜访王老师,却无奈突然病倒,在医院住了23天。
出院后,他没有忘记这件事,却忘记了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名字,几经周折才找到记者。
“我今年92岁了,记性不好,但王老师做的好事,我可是记得清楚,有人免费办书院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行为值得称赞,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我很高兴。”易汝修告诉记者,他很想到书院去看看,拜访王老师,并准备把家里珍藏多年的书捐给书院。
《资治通鉴》全集、《本草纲目》、几十本老版《龙门阵》故事书……易汝修认为,把这些书捐给书院比放在家里更有意义,他有一个计划,等身体恢复好了,就带上书、约上诗友、乘高铁去峨眉看看罗目故事书院。
5位学生的国学课
“哪怕只有一位学生来
,我都同样讲
”
4 月11 日,当王华瑄知道易老的心意后,十分感动,并让记者转达,随时欢迎老人到书院拜访。
当天上午10 点,罗目故事书院的第一堂国学课开始了。只见,讲堂里摆上几根长板凳,时间一到,王华瑄便开讲,内容从《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传统
文化》到《弟子规》,他通过讲故事和互动的方式,将国学课上得十分生动有趣。
然而,这堂课的学生一共只有5人,记者了解到,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半,年龄最大的则有70多岁,其中有的孩子是在家长陪同下来到这里,也有独自前来听课的。上午11点半,第一堂课结束,孩子和家长都表示收获很大。
“第一堂课,学生不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上课的热情,哪怕今天只有一位学生坐在下面听,我也同样认真地讲。”王华瑄说,他能做的就是准备好每一堂课需要的内容,至于前来听课的学生人数,他不会在意。
然而,令王华瑄意外的是,第一堂课结束后,陆续有来自乐山城区、夹江等地的人去到书院,说是专程来听课,一问才得知,原来他们都是看了本报的报道,知道上个周末书院要开课,但却记错了时间。
对此,王华瑄笑着说:“没事,我们这周六上午再见。”
记者魏玉婷文/图
农忙时节交警送法到田间地头
三江都市报讯(李清茂摄影报道)“骑电动车也要上牌照哟!”“骑摩托车更要办牌办证方可上路行驶”……8 日上午,峨眉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龙池中队中队长张俊生带领民警在该镇万村五组,将正在松土栽种玉米的村民召集到路边,向他们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宣传交通安全。
随着经济发展,村村通公路,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电动车,村民农忙时图方便和快捷而骑着电动车、摩托车到田间地头,山区道路弯道多,道路相对狭窄,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一手稳住肩上锄头,一手握住车把,超载现象明显,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时值春耕农忙季节,为确保村民出行交通安全,峨眉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高度重视,各交警中队派出民警利用道路巡查中,专门走进田间地头,向村民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耐心宣传驾驶无牌无证车辆的危害性和安全后果。
春耕农忙以来,峨眉交警大队双福、符溪、九里、高桥、绥山等交警中队民警纷纷走进田间地头宣传交通安全。“通过交警的宣传,我晓得交警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我和我的家人会自觉遵守交通安全。”龙池镇万村五组的万师傅握住张俊生的手感激地说。
新闻推荐
何刚,29岁,峨眉山人。翻看何刚这些年的“人生简历”,可谓是劣迹斑斑。从18岁那年开始,他就犯案入狱,出狱后犯案再入狱。如此反复两次后,他还是不思悔改,继续走歪路。近日,他又站在了乐山市中区法...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