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阅读关于杨仕安的报道他出生于峨眉山市龙门乡,自1978年担任组会计起,为家乡这片大山奉献了38年,甚至在身患癌症的一年多时间里,也坚守在基层岗位上。2日,三江都市报对已故基层干部,原龙门乡党委委员、乡纪委副书记、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玉兰村“第一书记”杨仕安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
“患了癌症还坚持在基层工作,很感动”、“正能量的奉献应该让大家都看到”、“我们的社会现在很缺这种精神”……杨仕安的故事,在引起讨论之余,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社会需要这样的“傻”人
罗萍(公司职员):我看到杨仕安的报道,为他的坚守而感动,但是心里觉得很惋惜,同时也觉得他有点“傻”。
我没有去过龙门乡,但是知道那里离峨眉城区很远,在这样的大山里面干38年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他还干得那么敬业。杨仕安的故事里面有很多细节我都记得,比如家里被淹了不管,第一时间跑出去检查灾情。又比如癌症很严重了,还走小半天去示范田检查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行为有点“傻”,为了工作他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但是这种“傻”,也是他对工作态度认真的表现吧。可能他对家里的关心不够,但是他对工作肯定问心无愧,这样的农村基层干部离开了,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我们的社会,需要多一点这样的“傻”人。
他是让我钦佩的好榜样
万金容(基层干部):我是峨眉山市龙门乡玉兰村的村委会副主任,对于我们农村基层干部来讲,杨仕安是真正值得钦佩的榜样。
杨仕安在患癌症后,还坚持到我们玉兰村来当“第一书记”。2015年夏天,他到村里来看大家种的猕猴桃,觉得我家种的行距太宽了,担心以后根部露出来会被晒,劝我重新修整。我当时拗,跟他说不过就在地里吵了起来,但是我回去后查了下,发现他说的确实有道理,自己很不好意思,又去培上了些土。那时他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却依然放心不下大家发展的产业。
我尤其记得,杨仕安在去世前20来天时,还特意给我打了电话,他在电话里叮嘱我,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随波逐流:“当村干部不能占便宜,有的人遇到项目就想方设法往里面钻,吃了钱害了老百姓,儿女也抬不起头来,自以为瞒得过,但组织终究会彻查。”
杨仕安一直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用这样的标准来叮嘱我们。我很钦佩他,一辈子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村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的奉献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章元清(83岁市民):这两天我也关注到了杨仕安的事迹,这么多年的坚持确实不易,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身患癌症依然继续工作。
我今年83岁了,以前我们参加工作,号召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但是现在的社会上,有少部分人则是“为人民币服务”。也有一些年轻人是“说得好、做得少”,而像杨仕安这样38年一直埋头做事,患了癌症依然为百姓奉献的精神,确实值得发扬。
杨仕安已经去世了,但是如果他的家里人需要,我们应该尽量去帮助,让这位为百姓奉献的基层好干部走得安心。我们的社会需要正能量,杨仕安的事迹值得宣传肯定,他的奉献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记者 宋雪 文/图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鲁倩文)近日,乐师附小三年级6班的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跟随着春的脚步,一起来到户外采茶、放风筝、做游戏……尽情享受春天一日游的欢乐。当日,孩子们在夹江县天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