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到2015年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的目标,在实施国家“十二五”艾滋病行动计划期间,乐山市各级部门紧紧围绕“防艾”计划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截至目前,全市“防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其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因此,做好“防艾”工作,意义重大。
建管理提升疾病防治综合能力
2011年,为强化艾滋病防治组织管理和落实保障措施,乐山市成立了市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将28个单位纳入成员单位,明确其工作目标和职责。并且,为进一步完善地区艾滋病检测网络,市卫生行政部门还不断加强疾控、医疗、妇幼机构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23个,艾滋病检测点102个,艾滋病筛查确认实验室1个,国家级吸毒人群、暗娼、孕产妇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点7个,全市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检测覆盖面得到明显提高,艾滋病检测人数也由2010年检测6.5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24万多人次。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乐山市共检测各类艾滋病高位人群达100万多人次,为进一步掌握艾滋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
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有了“硬件”支持,接下来就需逐一落实。
众所周知,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和性传播。为更好地控制传染源,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近年来,乐山市加大了对吸毒者的治疗和安全套发放工作。
首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市中区、峨眉山市、犍为县美沙酮(具有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效作用)门诊的基础上,不仅新增五通桥区美沙酮门诊,还先后在沙湾区,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建立美沙酮门诊延伸点。至此,累计检测美沙酮门诊受治者2332人,艾滋病抗体阳转率为0.94%。
而乐山市卫生计生部门,则积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了覆盖全市各级的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作机制。其中,住宿业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旅店和招待所等)和娱乐性公共场所的安全套和宣传资料放置率达90%以上。
针对已经患有艾滋病的市民,各地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了以“就近治疗、家庭治疗、社区治疗”为主的抗病毒治疗机制,并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纳入低保。同时,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还加强了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随访管理率达90%;妇幼系统则积极开展孕产期艾滋病抗体筛查,对检出艾滋病阳性的孕产妇及时实施母婴阻断,切实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解决看病、治病问题。
广宣传提升全民“防艾”意识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真正做到降低发病率、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必须加强疾病宣传,帮助群众树立‘防艾\’意识”。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所长黄涌谈道,为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控的氛围,“防艾”成员单位以“春风行动”、“科技三下乡”、创建“平安社区”和“无毒社区”、“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为契机,通过进集镇、进社区、进学校、进城区、进工地——“五进”艾防宣传活动,对社区群众、农民、返乡农民工及外出务工等人员进行宣教。
同时,乐山市相关部门还扶持了一批艾滋病防治社会组织,如“三江红丝带”、“春雨爱心会”、“嘉州同心关爱小组”、“三天俱乐部”、“五星俱乐部”等,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的大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关怀支持等工作。其中,“三江红丝带”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导平台,形成了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乐山市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梳理和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增添措施,加大防治措施力度,在健康教育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抗病毒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措施方面扎实工作,把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态势,为乐山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我们的贡献。”黄涌说。记者戴余乐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吴薇)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大田村,是乐山最偏远的村寨之一,该村1100余名彝、苗、汉村民祖祖辈辈肩挑背磨,渴望有一条走出大山的公路。2004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下拨143万元公...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