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十二五”期间,五通桥将形成乐宜高速、城南大道、进港大道、乐五干道、乐五快速货运通道5条与乐山城市相连接的快速通道,全面融入乐山组团发展。
○五通桥既是建设临港新城的主战场,又是乐山“双百”大城市的重点区和全市实施“千亿交通工程”的核心区,建设“枢纽港、产业港、商业港、智慧港”,到2015年,打造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含园区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7万人,城镇化率达53%的临港新城、全省“两化”互动示范区。
乐山港一期工程将在2012年5月启动。
这一消息振奋着乐山市五通桥区——港口建设意味着乐山港所在的五通桥区从此打开“通江达海”的水门。与此同时,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岷江航电,乐山港、成贵铁路五通桥段建设均将全面铺开。随着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五通桥的“时空”外延将充分扩张,交通巨变引领着城市社会经济的新跨越。
交通之变 “桥通四海”成为现实
在乐山港所在的冠英镇,一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综合运输枢纽货运中心已在规划当中;在五通桥城北干道旁,一个规划400亩的集货物中转、各型仓储设施、各类专业市场、相关配送中心、内外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发布和机械养护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物流园区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
一系列规划围绕交通而起。
次枢纽乐山的“千亿交通工程”,大部分与五通桥区有关:乐山港和岷江港航电梯级开发,有效弥补成都平原都市圈水运“短板”,也让五通桥成为“成都经济区出海第一港”。规划中的乐自铁路起于嘉州港区,与成燕铁路复线延伸段接轨,加上成贵铁路过境,将改写五通桥无铁路运输的历史。
随着进港大道、城南大道和乐五快速货运通道建成,将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进而推动五通桥融入乐山“双百”大城市发展。
区域之争,核心是区位之争,实质上就是枢纽之争。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直接影响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五通桥区高度重视交通枢纽建设,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枢纽建设工作会,成立了区交通枢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交通局专门设置了4个协调处,具体负责枢纽建设铁路、公路、港口、航电、机场等项目协调。
根据乐山市规划,乐山临港新城涵盖了五通桥区11个镇(乡),配合枢纽建设,五通桥区的公路桥梁网络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以“134”工程为补充,依托省市重大交通项目,五通桥规划建设乐山-五通桥绕城快速货运通道,国道213、省道104线过境路段将变为城市干道,加上石麟至沙湾、蔡金至安谷、牛华后山路至市中区3条出区通道,工业园进港路、冠英港作业区、仁沐高速、机场3条枢纽连接线,将形成对外交通顺畅、内部衔接合理的公路网络。
“按照现有交通条件测算,今后五通桥区销往全国各地的产品,运费将节约5%—10%。”五通桥区交通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工业之变 循环经济创产业之“优”
五通四海,“通”的是资本流,“通”的是大市场,“通”的是产业体系的根干脉络。
2011年,五通桥区引进市外到位内资72.85亿元,同比增长68%;省外到位内资62.5亿元,同比增长83%。2011年,福华集团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盛和仅税收就突破两亿元……
这与交通的发展息息相关。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吸引业主投资创业的重要条件。五通桥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临港经济区建设这一机遇,招大项目、招大企业、招大业主,以招商引资推动五通桥区的跨越发展。
五通桥将改造提升三大优势产业,建成3个基地:即一流的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基地,一流的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基地,一流的稀土冶炼应用深加工基地。
“五通桥区发展临港经济已成必然。”五通桥区区委书记梁杰鸿介绍,未来还将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主要培育两大新兴产业,一是依托东风电机、国众集团、竹根锅炉等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机电装备产业集群,二是在三江临港区域内布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根据五通桥区“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
届时,临港新城五通桥区作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招牌也将愈发闪亮:在配套中延伸、在延伸中循环、在循环中利用,构建起企业、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循环体系。
城市之变 以港兴城港城互动
一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将入驻三江临港开发区;乐五路沿线的机电加工企业将陆续搬入牛华后山机电加工产业园;和邦集团五通制盐厂原址120亩土地将用于建设依山傍水住宅区……新港城正为城市后续发展腾挪新空间。
港城五通桥正悄然演变。
未来5年,五通桥将坚持“依港兴城”,以城市快速干道、乐山大绕线、梯级航电为纽带,保护性开发五通桥古镇,建设竹根、冠英、牛华、西坝等港城新区,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连片融合发展,形成港口、园区、城镇同步实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五通桥以颇具前瞻性的眼光着力解决着城镇化进程中人居问题——2010年,五通桥就在乐山率先启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位于城郊的杨柳镇杨柳苑即将竣工,每平方米1300多元,比商品房低了近2000元,一期300多套住房将满足周边群众安居的需求。目前,五通桥已启动一大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平坝和丘陵地区集中居住率分别达到70%、60%。
未来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将形成大量劳动力需求,而新农村综合体将逐渐形成可以留住14万进城务工人员的住宅条件。
集水陆空于一体的区位优势,极大地带动了五通桥第三产业的发展。温州商人已启动“乐山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桥滩·丽人行”文化美食主题街区正式落成,跃然涌斯江边;集观光、休闲、文化、食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根石家博览园奠基在即;依岷江而成的美食、娱乐消费走廊客流如织……此外,五通桥以保护性开发五通桥古镇带动文旅经济,以建设冠英大型物流园区带动现代服务业。
五通桥在“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出积极发展精品农业,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着力解决民生诉求,促进社会和谐。
未来新港城将实现城市新格局与优势产业发展相匹配,以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让人安居,促人乐业。
【新蓝图】
绘制“临港新城”美丽蓝图
——对话乐山市五通桥区区委书记梁杰鸿
问:五通桥既是建设临港新城的主战场,又是乐山“双百”大城市的重点区和全市实施“千亿交通工程”的核心区,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五通桥将如何加快交通建设并勾勒城市未来发展前景?
梁杰鸿:五通桥正按照“依港兴城、港城联动”的思路,以顺其自然为最高规划准则,以演绎盐业文明为最佳价值追求,以“显山露水”为最佳表现方式,以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和乐山百万大城市建设为最有效平台,通过“北接东启西扩南限”优化城市布局,主动融入乐山大城市新格局。
在新格局下,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与物联网、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技术产业新城,努力实现 “山水园林新港城、优势产业聚集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
问: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直接影响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五通桥在未来5年将如何开展交通建设?
梁杰鸿:五通桥是乐山“大交通、大产业、大城市”战略的核心区域,需要前所未有的视野、气魄、干劲和速度。我们将整合资源力量,加强协调协作,全力提供保障,打造集水港、空港、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枢纽新城。
对五通桥而言,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型”。未来几年,五通桥将以“两港”(水港、空港)为龙头、以“两路”(铁路、城市快速干道)为支撑、以区“134”工程为补充,推动交通架构由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以发展陆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推动流通服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以打造综合枢纽场站、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加快交通信息化进程,推动流通管理由平面型向立体型转变。
2012年,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岷江航电、乐山港、成贵铁路五通段建设将全面铺开。我们将主动对接、加强协调、合力攻坚、做好服务,确保全市“千亿交通工程”项目在五通桥顺利实施。
问:作为五通桥推进“两化”互动的有效载体,临港新城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如何将交通建设与“两化”互动相结合?能否描绘新城的未来?
梁杰鸿:以交通为先导,只有推动产业发展才能筑牢城市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而把五通桥打造成休闲宜居城市,既是保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发挥产业集聚、港城一体、同城效应等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更是顺应百姓期待的民心工程。
因此我们按照工业高端化、创新驱动化、园区集聚化的“三化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开展项目攻坚战,构筑现代工业体系,着力打造技术产业新城;统筹推进古城、旧城、新城建设休闲宜居新城,突出山水园林特色,构建与优势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临港新城建成后,沿岷江而下,从冠英镇到金粟镇,将分布着百亿产业、园区、企业,形成一个宽阔的沿江工业带,数条现代城市通道横跨南北,使五通桥真正成为乐山主城区的重要组团。产城一体的新城中,追忆旧时繁华的古城与今天现代化都市景象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预计到2015年,五通桥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含园区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7万人,城镇化率达53%;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新区位新优势】
观望四海桥通五洲
五通桥依港兴城、港城联动
2月的冠英镇。乐山港进港大道施工现场,近百米的宽阔大道已展现眼前,大规模的“水稳层”铺设开始,预计9月就将建成通车。
作为乐山港建设中最早启动的一条路,这条大道背后潜藏着更大的发展机遇。
润和稀土20万吨/年石油催化剂一期2万吨、润和2万吨Y型分子筛、华发电子年产15万套一期5万套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技改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落户五通桥,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五通桥的产业配套优势,更多的是五通桥“桥通五洲”的交通优势。
交通改变的不只企业,更是改变了五通桥区城市和产业的布局。
五通桥区的“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着乐山港口建设和“双百”大城市建设而展开,从规划起,就按照“依港兴城、港城联动”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着力建设“山水园林新港城、优势产业聚集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实现区位优势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综合实力大跨越。
利用港口优势,五通桥的“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将容纳盐磷化工产业、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稀土应用三大优势产业,同时培育发展机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地。
2012年,五通桥的古镇开发提上议事日程。五通桥盐业文化发源地4平方公里的古城将按照4A级景区打造,填补精品旅游的空白;
新城建设更是按照“新兴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拓展区、临港生活配套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开展规划,形成港口、园区、城镇同步实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建设山水园林新港城。
坐拥丰富的水资源,岷江与小西湖滋养着的这片土地,却从未如此用好水资源。未来,五通桥这一地名将得到真正贴切的诠释:观望四海,桥通五洲。
【交通解读】
乐山的省市重大交通项目几乎都与五通桥有关。规划中乐山机场、1000吨大件码头、乐山物流园区将落户五通桥,成贵铁路、岷江航电开发将横穿区境,五通桥将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乐山港:位于距乐山城区10公里的五通桥区冠英镇。离成都仅120公里的乐山港是四川大件运输的第一港。
成贵铁路:成贵铁路是沟通川渝地区与贵州省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乐山境内第一座桥——五通桥铁路大桥建在距离老木孔枢纽工程下游700米。
乐自高速公路: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乐山、自贡两市车程将由现在的4小时缩短为1小时。利于五通桥与自贡的产业往来。
环城大绕线:2010年开工,估算投入资金5亿元,建设工期5年,长约25公里,从而形成了五通的绕城环线公路。
3条出区公路:估算投资为4亿元,其中车福路西坝至福禄交界段有17公里二级公路,西坝到犍为石板溪公路是10公里,蔡金到安谷是7公里。
3条枢纽连接线:是连接区内交通的重要线路,估算投资是2.5亿元,到2015年建成,其中成仁沐高速公路连接线5公里、五通港进港连接线1公里、冠英临港工业园区与乐山港连接线2公里。□刘若辰 周杰图片由乐山市五通桥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3月18日,记者走进蟠龙苑小区,F区14幢1单元2楼2号,门上的红色对联依然鲜艳:“党的政策好,棚改暖人心”。“今年在新房过了第一个春节,春联是家里人一块想的。”户主肖志平说。走进他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屋...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