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来,网络上对行人随意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大量讨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普遍存在,折射出的到底是城市规划设计、红绿灯设置的问题,还是国民基本素质的原因?对这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目前各地标准各不相同,其公平性有没有保证?如果对于这种违法现象全部进行处罚,执法成本是不是太高?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本报推出“聚焦‘中国式过马路\’”系列报道,从直击现场、处罚分析、解剖案例、规划设计、对策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关注这一社会现象。
□李清茂 本报记者 李丹 刘莉
近期,“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网络、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中国式过马路”是行人素质问题还是交通设计问题?行人闯红灯怎么罚才有效果?4月11日,记者在成都、乐山两市市区的多个路口进行了现场调查。
成都:
大业路半小时49人闯红灯
上午9点,记者来到成都市区的大业路顺城大街路口,该路口靠近盐市口商业繁华区,车流量很大,虽然有两个行人通道,但每逢周末和上下班高峰期,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和电瓶车很多。记者掐表计算,从9点10分到9点40分,半个小时内,在这个路口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有49人,电瓶车有19辆。
记者注意到,虽然两个方向的路口都有文明交通劝导员值守,用尖锐的哨声和小红旗劝导市民不要闯红灯,但仍有一些市民在看到绿灯已经变红后选择闯红灯跑过路口。“如果有交警在,情况会好些,但交警一走,闯红灯的人我们拦都拦不住。”文明交通劝导员邓大姐说。
随后,记者来到成都一环路菊乐路路口,这个路口双向四车道,红绿灯运行正常,引导行人的红灯等待时间为130秒,绿灯通行时间为60秒。从11点50分到12点20分这半个小时里,每次红灯亮起,平均有7个人闯红灯过马路。据记者观察,大多数闯红灯的行人,都是选择在红绿灯转换的前几秒钟通过马路。往往是只要有一个人踏出了第一步,其他人就会跟上去。“并没有看红灯,只是看到车停了,别人开始走了,我也就跟着走了。”一位闯红灯的市民说。
乐山:
交警执勤路口闯红灯行人为2%
位于乐山市城区春华路的彭山路口,是当地新老城区交汇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附近的商业、餐饮点聚集,人流量大。
11日下午4时,记者在这里看到,这个路口为双向4车道,红绿灯正常,绿灯的通行时间为45秒。在记者蹲点的30分钟里,这个路口4个方向共有14个人闯红灯,均是在绿灯转黄灯的3秒钟时间里“冲过去”的。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该市的另一个繁华路口柏杨东路牛耳桥路口,基本上每次红灯亮起,都有行人闯红灯。路口的一家小吃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不是高峰期,路口没有警察,这些人就爱闯红灯,有了警察就要好很多。”
据乐山市交警直属一大队秩序股指导员闵滔介绍,乐山市流动人口没有成都大,路口的行人多是附近居民,交通秩序还算不错,“一般有交警执勤的路口,闯红灯的行人约有2%;而没有警察的路口,这一数字为5%。”
交警:
交通事故99%由交通违法引起
据省公安交警总队统计,交通事故99%都是由交通违法引起的,其中,由非机动车或行人违法引起的交通事故占了一定比例。在成都交警提供的一段4分钟的视频中,记录了成都天网监控系统多起交通事故的实况,这些惨烈的车祸中,不乏行人闯红灯被机动车撞上的惨剧。省交警总队法制宣传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情况,四川省路面执勤民警多以教育为主,少有处罚。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该负责人认为,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素质的提升有一个过程,需要各方面进行多宣传、多教育,通过鲜活的案例传播安全意识。“很多人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该负责人说,只有文明参与交通,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成都分所律师商洋表示,从法律角度来看,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行人违法闯红灯的支撑。“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国际通用的法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斑马线的设置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方便。”商洋认为,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减少,不可能完全依靠交警的现场管理,必须有待于公民意识的提升。
新闻推荐
40岁以下县级干部短缺30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也少本报讯(记者刘若辰)5月初,乐山市委组织部制发《乐山市年轻干部成长计划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以“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年轻干部为目标,通过...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