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省政协委员建议——
□本报记者 钟振宇
上月召开的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提出,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启动100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9月25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三次常委会上,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们,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言献策。
蓝图如何绘?
借鉴灾后重建规划经验
“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以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广大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群体。”发言中,许多委员有着同样观点。“然而,一些地方认为小城镇已过时,大城市化才是潮流。”乐山市政协认为,推进小城镇建设,首先要从提高认识和强化规划入手。
喻双委员说,四川省很多小城镇房屋密集、街道狭小,建筑风格千篇一律;部分小城镇建设存在“规划说了不算,开发商想咋干就咋干”的随意局面。
陈晓慈委员认为,一方面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规划,另一方面必须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权威性。“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形成一批规划水平和建设水平都很高的特色城镇。”致公党四川省委认为,应深入挖掘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提升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科学性。
钱从哪里来?
打造“镇级市”提升发展活力
小城镇建设点多面广,钱从哪里来?这是各地面临的首要难题。
乐山市政协经过调研发现,由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财权向县上集中后,乡镇自筹建设资金渠道缩小,而上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城镇建设进度。
“在乡财县(区)管的体制下,乡镇经费权、分配权、管理权都在县级,有事无钱,严重影响干事动力。”史红平委员建议,通过打造“镇级市”来提高重点小城镇活力,其核心是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赋予其相应的建设、管理等职能和权力,其行政级别仍归所在县管辖。
面对乡镇事务权力被条块分割、建设资金来源有限、土地指标非常稀缺的局面,喻双委员提出,在行政上“简政放权”,在资金上“开闸送水”,加大城镇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建税等返还额度,打捆使用城镇建设资金,多渠道解决农村小城镇资金匮乏问题。
陈晓慈委员建议,鼓励法人金融机构到农村建立村镇银行,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鼓励多元化出资建村镇担保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住宅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内生吸引力在哪儿?
让“小产业”发挥“大支撑”效应
如何增强小城镇发展内生吸引力,让群众自愿离开农村、主动融入小城镇?李树海委员建议,要正确认识政府规划和群众意愿的关系,防止一哄而起搞“大跃进”,让群众“被上楼”。倡导“就地”城镇化,必须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尤其是在拆迁领域,从方案、选址到小区布局、房屋结构等,都要广泛征求意见,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遂宁市政协认为,没有产业支撑的小城镇不能创造就业机会,必然带来城镇“空心化”。要着力引导农民变市民,必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集中,让更多农民带着工作、资本、保障、尊严进城。“有时一碗豆花可以繁荣一条街道、一把纸伞可以撑起一个集镇。”喻双委员建议,除在适合工业发展的城镇布局产业园区外,还应挖掘小城镇的传统产业优势,让“小产业”发挥出“大支撑”效应。
新闻推荐
10月23日上午,“知名品牌酒店入驻乐山暨优势产业投资恳谈会”在成都举行。五星级酒店和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密集落户乐山,11个星级酒店类投资项目成为亮点,签约金额就达68.35亿元。①一位参加西博会的...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