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雄飞
1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春熙路的青年V幕,在这家开业半年的“电影院”看了场怀旧老片。让记者新奇的是,全程感觉不到传统电影院的“售票-入场-散场”流程,仿佛就是窝在家里看了场电影。
这样的“影院”如今在成都已不少,被影迷们称为“私人电影院”,因为都是根据个人爱好选片、包间观影。不过,记者更加好奇,“私人电影院”如何解决片源问题?真能分得票房一杯羹?
私家体验 看电影,就要这种氛围
电影院青年V幕没有售票大厅,初来乍到甚至让人错觉这里是咖啡馆。此时,服务员上前问候的第一句话是“喝什么?”然后会在你一边喝咖啡时,送上一个ipad,让你选择观看的影片。除了正在电影院热映的影片之外,还有经典大片、文艺片,以及两个月前刚下院线的新片。
选定影片,服务员带记者选择包间。青年V幕设置有2人小包、5人中包、7人大包三种类型包间共17个。每个包间的装修风格都和电影相关:好莱坞科幻主题风格、浪漫爱情电影风格、韩国电影风格、动漫英雄电影风格。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观影的人数,选择不同的包间。
高清、5.1声道的影厅画面,“私人电影院”里的一切似乎和大电影院没什么区别。观影结束后,青年V幕大堂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一边喝着红酒,一边讨论着刚看完的一部老片。
影迷钱书凯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约来的高中同学,他们重温了当年最爱的青春片《燕尾蝶》。“看完电影喝点小酒叙叙旧,这种氛围很巴适。”
记者调查 电影是载体,聚会成“主角”
经过一个月的摸底,记者发现,成都类似的“私人电影院”已有近20家,有的开在小区里,有的开在写字楼里,有的就开在沿街的铺面中。观影高峰大多集中在周末,晚上都是满座。老板几乎都是电影爱好者,都把场地打造得很有调调。“空椅子私人电影院”老板王为告诉记者,喜欢来消费的人群很固定,几乎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或手机朋友圈分享来这里。王平的“私人电影院”还在筹备当中,她准备开在年轻人最多的春熙路片区。“我觉得除了抓住固有的电影发烧友,还要培养新的消费群体。这里和大电影院不一样,和酒吧咖啡厅也不一样,应该是一种全新的休闲模式。”
“在这里,电影是载体,不是主体。”青年V幕店长孙士霖告诉记者,“经典老片是消费者最喜欢的,而朋友聚会、主题派对活动也越来越多。”
“影院”老板们认为,如今的“票房”符合他们的预期,如果能继续在氛围和活动上做些策划,平时的“票房”应该会逐步起来。
政策解读 播视频也要有视频版权
除了成都,记者了解到,乐山、绵阳等地今年也出现了“私人电影院”。不过,所谓的“电影院”其实就只是一个噱头——“影院”里放的都不是电影,而是高清视频。
虽不涉及电影拷贝,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处长向辉告诉记者,就算是播出视频也需要视频版权。而记者发现,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版权,导致很多“私人电影院”片源受限。
不过,向辉透露,目前开家“私人电影院”暂时不需要到省广新局报批。“这是个新事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没有类似批文,全国都在摸石头过河。”向辉认为,“私人电影院”做好了,会成为文化消费新的亮点,成为传统影院的一个有力补充。“我们也在调研,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反应出台相应的规定。让经营者放心播电影,消费者放心看电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雪黎)1月12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13届香港国际授权展及第四届亚洲授权业务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300余家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展出了800多个品牌及授权项目。继去...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