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占全省七成以上
泸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破30万标箱
跨过第三个10万级台阶仅用一年,港口跑出“加速度”
2月1日,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数据:2014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2.06万标箱,首次突破30万标箱大关,同比增长59.28%,占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73%,稳居全省第一,天府首港地位稳固。去年,泸州港还同时实现了另外两个突破:一是货物吞吐量达3134万吨,同比增长15.77%,约占全省35%;二是铁水联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万标箱。“别小看铁水联运这1万多个标箱,通过铁路,泸州港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至攀西,乃至云南、贵州等地。”泸州港相关负责人说。
从历程看,从2003年开港,到2011年当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第一个10万级台阶泸州港耗时8年;而在短短两年后的2013年,泸州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就跨过了又一个10万级关口,突破20万标箱,而突破第三个10万级关口,泸州港再次加速,仅用了1年。港口发展呈现明显的加速态势,标志着港口正式进入发展黄金期。2015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完成40万标箱。
从货物构成来看,除了瓷砖、石材、建材等原材料外,汽车、挖掘机等工业产品的比例快速提升,反映出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货物来源看,成都经济区的货物依然占绝对主力,但是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货物明显增加,攀枝花、昆明等地的钛白粉、钛精矿、饲料级磷酸氢钙、金属硅等,也借助泸州港对外出口。
泸州港的新起点
年吞吐量刚刚迈过30万标箱的历史性关口,马上携手成都和武汉两座特大城市,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力,新年的泸州港,动作频频,举世瞩目。
新起点,新台阶,新征程,2015年的泸州港,就以这样一连串的动作,闪亮登场,全新起航。
辐射更广:上下牵手 拓展新空间
1月16日,泸州市与云南省昭通市签订两市战略合作协议工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将通过泸州港和水富港两港合作为抓手,建设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
按照约定,双方将首先打通理顺泸州、水富之间的物流格局,推动公水联运,做活两港之间的“体内循环”,目的是借助对方的区位优势,共同研究外向型新通道。
对于泸州来说,牵手水富港,泸州的决策者更是将码头前移到昆明,在昆明建立无水港,两管齐下,打通了四川泸州港经云南昭通、昆明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的向东、向西两头开放的国际物流通道。
放开视野,最近一段时间,泸州港的动作格外频繁。向南,与遵义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遵义至泸州铁路建设,这意味着从遵义、贵阳来的货物可以直达泸州港,并通过泸州通达全球;向东,与武汉、南京和上海签订协议,东向出海大通道的若干节点正在逐个被打通;向北,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合作协议,蓉欧铁路携手长江黄金水道的格局正在形成。
东西南北,一系列大手笔合纵连横,泸州港正在一步步从四川港提升为西部港。
支撑更强:构建保税中心 奠定新基础
2014年,泸州港的外部通道不断拓展,开放的格局更大更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港口内部建设如何改革创新,跟上节奏,满足开放需求?
2014年5月,泸州市政府与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建设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合作协议书》。目前,中外运泸州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标志着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正式启动,正式成为四川省第二个保税物流中心,出口货物入中心即可退税。
不久后,这一占地300亩、总投资近2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将建设完成,它一旦启用,势必将助推四川及周边地区进出口外贸业发展。
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相对于现已投入运行的泸州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加优惠的政策。功能上增加了国际物流配送、商品展示等。税收政策方面,则享有入区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这一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扩大泸州港外贸进出口,促进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
对于货主企业来说,将带来成本降低、手续简化等利好,而对于泸州港来说,将再次提升吸引力。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长开区”)推进园区信息化管理,建设智慧园区。利用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节能降耗系统,预计可为企业节能10%—20%,园区每年至少可节约能源成本800万元。
泸州长开区还加强与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共同把泸州港建成长江上游核心港。
目前,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驻港办公,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采取“属地申报、泸州验放、上海出口”的便捷通关模式。
2014年10月28日,成都综合保税区—泸州港首票“区港联动”出口货物通关顺利进行。首单货物是8.7吨重的汽车连接器部件出口德国。较以往传统转关模式,“区港联动”模式全程通关时间至少节约半天,四川境内每个标箱货物可节约500—1000元的中间费用。
成本更低:完善铁水联运 创造新优势
1月26日,泸州市政府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加快推进泸州港铁水联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共同推动泸州港铁水联运的体系建设。成泸铁水联运再加上蓉欧快铁,将贯通一条新的通向中亚乃至欧洲的国际大通道。“铁水联运带来的成本优势,把我们这样的对物流成本极敏感的企业都吸引过来。”河南省郑州龙海啤酒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森说,泸州港获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后,去年他们公司就在泸州组建了分公司。今年,他们计划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10万吨粮食从泸州港入境,争取每月1万吨进口粮食经泸州港中转,再配送到四川各地的客户。
事实上,铁水联运的成本优势早已经有所凸显。
在成都铁路局给予国铁一口价运价下浮41%、川铁集团给予地铁运价下浮近70%、港口免收铁路装卸费等合力支持下,港口已开通泸州—昆明、泸州—成都(青白江、新津)、泸州—乐山的铁水联运班列每周7班,并在昆明成立了第一个无水港。2014年,泸州港铁水联运共完成集装箱到发量 11150标箱,同比增长268.23%。
继续扩大增量,2015年将积极推动开通泸州—攀枝花、六盘水等地的铁水联运班列,不断拓展港口的经济腹地,为大批量、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提供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新型通道。
今年,泸州将对昭通至泸州公水联运的集装箱运输车高速公路四川段通行费减免60%后再予以适当补贴;实现铁水联运,共同争取成都铁路局支持,对昭通—泸州港铁水联运班列运价予以下浮,力争2015年开通昭通-泸州港铁水联运班列;支持水水中转,加强两港合作,共同出台扶持泸州港和水富港水水中转的奖励政策。
通道更畅:加强沿线合作 构建新格局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5次提到泸州。“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泸州抢抓的重要机遇。”龙马潭区委书记、长开区党工委书记郑蓉介绍,2014年,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的合作,泸州动作频频。
2014年10月28日,南京、泸州两市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在腹地资源整合、物流发展一体化、口岸通关便捷化、港口合作及航线开发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合作。同日,南京港—泸州港集装箱班轮正式首航,这是泸州港又一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标志着泸州—南京—沿海的集装箱水上通道全面贯通。
2014年,泸州先后与贵州省遵义市、江苏省南京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这之前,泸州还与成都市、贵州省毕节市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进入2015年,泸州加强与黄金水道城市合作的步伐并未停歇。1月8日,泸州市政府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江“龙头”上海牵手长江“龙尾”泸州,与“龙头”一同快跑已箭在弦上。
签署的时间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实现发展共赢。
泸州港的“朋友圈”
2月1日,泸州、成都、武汉三市领导的手握在一起,决定合作共建“长江黄金水道”物流大通道。
今年以来,泸州港的朋友越来越多,“朋友圈”带给泸州港的联通红利也不断凸显。从时间上来看,泸州港交朋友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几乎“每周一个新朋友”。
本次合作之前一周,1月26日,泸州市政府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加快推进泸州港铁水联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共同推动泸州港铁水联运的体系建设。
1月16日,泸州与云南省昭通市签订两市战略合作协议工作备忘录,商定将以泸州港和水富港两港合作为抓手,建设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
再往前一周,1月8日,泸州市政府与上海国际港务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江上一头一尾两伙伴共谋发展。
2014年10月28日,南京、泸州两市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在腹地资源整合、物流发展一体化、口岸通关便捷化、港口合作及航线开发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合作。
此外,2014年泸州还与贵州省遵义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这之前,泸州已与成都市、贵州省毕节市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货源腹地上,泸州和成都、遵义、毕节等“好朋友”深化合作,提高铁水、公水联运体系构建。此外,泸州港还强化了同上海、南京、武汉等特大城市和航运中心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方式,整合资源,让自己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朋友遍天下。
出“泸”记
——一家成都物流公司的出川账本
1月31日,伴随着一声汽笛声,一艘滚装船缓缓驶离泸州港,几十个标箱的成都造一汽汽车零配件通过泸州港经上海港发往欧洲。
一汽零配件得以顺利出“泸”,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一汽物流(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绍波的“煽风点火”。
3年多前,尹绍波到泸州港考察。当他第一眼看到泸州港后,便做出了“如果与成都的汽车产业互动起来,这个港口将来一定会火”的预言。
“虽然成都有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但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成本仍然很高。泸州港是四川第一个水运开放口岸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突破千万大关,港区的铁路和航空等重点交通项目使其物流更加通畅。”当时的尹绍波判断,“作为新兴港口,又随着汽车物流产业的发展,泸州港将来一定潜力无穷。”
尹绍波还仔细算了一笔账:时间上,成都龙泉驿生产的汽车,通过公路运输至上海,需要2天时间,水路则需7天。货运成本上,公路是水路的9倍之多。物流效率上,在泸州港,船舶可以做到“随到随装”,车辆周转率更高。
认定了“会火”,尹绍波便开始“煽风”。一汽物流于2013年开始了在泸州港的布局。
先是在泸州投入了500辆运输车,并在泸州港建了10万平方米的仓储运输基地作为水运的集结缓存区,同时还和泸州市龙马潭区签订了一汽物流——泸州临港物流基地项目合作意向书。
“当时机成熟,一汽每年5万—10万辆汽车将通过泸州港运往华南地区或海外。真正实现了公水联运,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尹绍波说,仅以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为例,日产量1800台以上,物流运输也必须同步,要将1800台新车及时发往全国各地。
“对于一汽集团而言,泸州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对一汽集团整车及零部件物流非常重要。”一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斌介绍,一汽物流正在全国实施“5+2”的网络站点布局。该项目建成后,成都将与长江下游的武汉集散中心遥相呼应,降低成本,增强物流对流,形成循环的物流体系,对公路运输形成补充。“一方面,成都生产的汽车可通过泸州运往长江下游或海外,另一方面,可支撑一汽集团积极建设西南生产基地,并为汽车生产、制造等提供强劲的物流支撑,特别是将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客车等企业提供整车和零部件物流服务。”
为了迎接省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新局面,泸州港也在积极完善自身。“目前,泸州港已具备年吞吐滚装商品车30万辆的能力。”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长开区党工委书记郑蓉说。
本版撰文 赵若言 陈岩图片由泸州港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春节大假将至,你计划去哪里一游?不管你是玩在省内,还是飞到境外,请随手拍下您见到的文明或不文明旅游现象,并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及时发送给我们,优秀爆料将通过四川日报、四川...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