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磷化工循环图
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生态空间格局
城市发展格局
服务业发展格局过去五年,五通桥区成功地实现“老工业基地”向“盐磷化工基地”的嬗变;
未来五年,五通桥区向“山水园林新港城、高新产业增长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战略定位:新港城、增长极、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的战略定位是:山水园林新港城、高新产业增长极、循环经济示范区。
——山水园林新港城:按照“依港兴城、港城联动”的思路,主动融入乐山“双百”大城市建设,统筹临港新城建设、竹根滩旧城改造和五通桥古镇打造,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建设以山、水、树、桥、城、港、航、产业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
——高新产业增长极:依托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等发展空间,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盐磷化工、机电产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大幅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把五通桥区打造成为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
——循环经济示范区:以生态循环理念为指导,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坚持走循环发展之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有效保护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发展目标:先于全省全市全面小康
“十三五”时期,五通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建设智慧五通桥、和谐五通桥、美丽五通桥、活力五通桥、幸福五通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力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先于全省、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大幅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到2020年达到30%左右。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盐磷化工、硅材料、稀土应用、机电产品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向中高端方向的转变。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创新驱动迈出更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2%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3件。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54%。万元GDP 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市下标准,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全面完成2000余名精准贫困人口脱贫任务,29个市列贫困村全部摘帽。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取得新进展。
优化空间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统筹全域规划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工业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北接南限东启西扩”的思路,实施“三城”同建:在冠英镇建设临港新城,以竹根滩和四望关等旧城区为核心改造旧城,在两河口、工农街等区域打造古城;依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加快牛华、杨柳、金山、桥沟、金粟等中心镇建设。
工业发展格局。按照“北抑南拓东限西进”的思路,打造“一园、两区、四极”。一园:乐山(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构建和邦组团、新华组团、桥沟组团、西坝精细化工区,发展精细化工。两区:加快建设乐山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依托乐山机场,在冠英、蔡金建设临空经济区。四个增长极:在桥沟建设现代机电产业园;在金粟建设稀土产业园;在西坝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在冠英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三带一业”。三带:依托花木科技园,打造10万亩花卉产业带;沿河东、河西片区建成15万亩蔬菜基地;沿金辉路打造5万亩现代茶叶示范区。一业:远离城镇和水源保护区适度规模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在临空经济区发展与临空经济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在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文旅城,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在竹根镇易坝村建设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中心城区和集镇提升传统服务业。沿花盐街、工农街古镇片区和桫椤峡谷开发旅游业。
生态空间格局:石麟、金粟、蔡金等为生态保育限制开发区,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竹根、杨柳等为城市环境适宜开发区,重点加强城市景观绿地系统建设;沿国(省)道、江(河)为绿色景观廊道。
(本报记者 陈兴鑫整理)
构建山水园林新港城
主动融入乐山“双百”大城市建设,坚持建设新城、改造旧城、打造古城“三城”同建,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7%以上。
建设高新产业增长极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
“基础”变“精细”:到2020年精细化工产值占盐磷化工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建成西部一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到2020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
乐山(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含精细化工区)。到2020年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
乐山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引进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力争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
临空经济区。依托乐山机场,在冠英、蔡金建设3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定位以航空运输为关联的空港商务服务、运输产业,发展对时效性有较高要求且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稀土产业园。以盛和、润和为龙头企业,建设400亩的稀土产业园区。
机电产业园。依托东风电机等龙头企业,建设1000亩的机电产业园。
农产品加工园。在西坝镇建设5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促进豆腐乳、汤圆粉、芽菜、米酒等特色农产品入园集聚发展。
综合保税区。在冠英镇建设3.01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以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和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服务成渝经济圈、辐射川西南的重要平台、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搬迁改造桥滩老工业区:按照《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 年),启动桥滩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以资源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果,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五通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公路:到2020年,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
铁路:建成成贵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连乐铁路。
港口:配合建设岷江航电老木孔、东风岩两个梯级电站综合开发及乐山港一期。
航空:建设4D军民共用机场—乐山机场,优化航班,开设周边城市至机场直通车,扩大乐山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新闻推荐
青江新区夜景乘着2月春节楼市的“东风”,进入3月之后,乐山楼市更是人气不减。一方面,由于政策环境宽松向好,入市门槛降低和购房成本下降都大大提高了客户入市意愿;另一方面,观望许久的刚需或者改善...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