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灯漂放
渔女表演
男子决赛
绚丽多姿的焰火
摩托艇表演
威风锣鼓
皮划艇表演
抢鸭子
舞龙灯
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现场本报记者 周黎丽 摄■ 本报记者 周黎丽/文 彭国平/图
看龙舟竞技、观精彩表演、感受水上狂欢……5月31日上午9点,四川旅博会“远成杯”第20届乐山五通桥龙舟文化节暨乐山市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夏季)在乐山市五通桥区开幕。
精彩纷呈 展现小西湖亮丽风景
开幕式现场,涌斯江岸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在祭祀乐声中,一着古装老者,十六名古代仕女缓缓入场。老者颂读祭文,面向江面行大礼,投粽祭江……祭祀表演、龙头点睛拉开了开幕式水上表演的帷幕。随着5发彩色信号弹升空,3艘冲锋艇列队飞速驶来,20艘皮划艇紧随其后,在激越的音乐声中通过主席台。紧接着,20艘渔舟在《美丽水乡小西湖》优美的音乐声中为现场观众带来鱼鹰、渔女、渔翁表演;江面上,摩托艇你追我赶,时而侧卧、时而急转,精彩的表演在小西湖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数万市民、游客云集江畔,争睹龙舟赛盛况。
“开幕式的表演非常精彩,让我对中国的民俗充满了兴趣。” ATKINS(阿特金斯)集团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委员会主席Harrison Mark(夏礼信)说,“ 这是我第一次来乐山,来五通桥,这里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放松、休闲。”
为给节日助兴,为明天祈福,为开幕预热,5月30日晚上,该区第20届龙舟文化节举行河灯漂放、焰火燃放活动,5000盏大小河灯、8000余发各式烟花和礼花弹把水乡小西湖的夜晚妆点得流光溢彩,缤纷多姿。
当晚8点30分,一声巨响,小西湖畔升起一发礼花弹,拉开了本届龙舟文化节焰火燃放的序幕,只见七彩礼花迅疾四射,瞬间照亮小西湖的夜空。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高空礼花弹、艺术造型烟花等8000余发各式各样的烟花相继升空缤纷绽放,百舸争流赛龙舟、万众欢腾庆盛世、火树银花中国梦和衔枚疾进创辉煌4个章节主题焰火燃放不断把活动引向高潮,尤其是第4部分的巨型瀑布烟花、特效高空礼花、艺术造型烟花和电脑特技烟花等,引得观者阵阵惊叹欢呼。半个多小时的焰火燃放让现场观众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美好的夜晚。
巅峰对决 群龙争先竞风流
5月31日上午10∶00,随着一声枪响,顿时鼓声阵阵,水花激溅,一支支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只见鼓手、桨手和舵手身着整齐的服装,在紧张的鼓点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奋力划水,你追我赶,为最后的胜利而冲刺。5月29日至5月31日,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和邦集团男子龙舟队和女子龙舟队从6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男子组、女子组冠军。
“虽然这次我们只拿到了第40名的成绩,但我依然很开心。”来自乡村旅游队的王六一告诉记者:“我们的队伍是通过乡村旅游这个平台来参赛的,队员全是来自市中区苏稽镇跷脚牛肉的商铺老板,很开心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我期待接下来的抢鸭子活动。”
比赛结束后,便是每届龙舟竞技赛的压轴戏——抢鸭子。组委会工作人员将2000多只鸭子放入河中,60多支龙舟像游鱼般穿梭,忽左忽右追逐鸭子,水手们则见机行事,龙腾似虎般跃入水中争抢鸭子。一时间,龙舟队员们和沿河两岸的呼叫声、喝彩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为龙舟竞技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龙舟文化节 承载转型升级文旅路
据史料记载,五通桥龙舟会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唯一以井盐文化为主题的龙舟会。其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因盐业达到鼎盛,龙舟会也逐渐兴盛,“仕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
新中国成立后,五通桥于1953年举办首届龙舟会。1985年后,国家级和省级龙舟会多次放在五通桥举办。1988年,五通桥被省体委授予“龙舟之乡”。2007年,五通桥“龙舟竞技”成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发展,龙舟会已经发展成融文化、艺术、经济、旅游、体育于一体的,富有五通桥地方特色和标志的传统文化品牌。
到2010年,五通桥已成功举办了19届龙舟会。如今,随着第20届龙舟文化节的顺利举行,龙舟会被赋予了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和意义。既有对龙舟竞技赛等经典的传承,也有文旅城首届狂欢节、乡村旅游文化活动等创新。龙舟节已经成为一个形象展示、商贸洽谈、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据五通桥区相关部门统计,共有25万游客、市民观看龙舟文化节各项表演,旅游综合收入实现7500万元。
龙舟文化节平台的背后,是五通桥区文旅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
新闻推荐
环保宣传现场本报讯(记者孙雁鸣文/图)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在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地将6月5日规定为环境日。今年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