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近日,一封近千字的感谢信送到了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雷泽华手中。话语虽然朴实,但却饱含了患者一家诚挚的谢意。
“闻癌色变,对于普通人而言,癌症就像判了死刑,是一场灾难。是雷主任、肝胆胰脾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给了我们希望,将父亲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谢谢你们。”廖林紧紧拉着雷泽华的手,一个劲地道谢。
“我是廖林,在这里我代表父母及全家向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雷泽华,及团队全体医护人员送上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给予病人亲人般的温暖,感谢你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帮助父亲渡过难关。日前,父亲己顺利出院,但雷主任并没因此而松懈,对于父亲后续事项继续关心着、关注着。千言万语化作谢谢,除了谢谢还是谢谢,谢谢雷主任及医疗团队。医学永无止境,衷心祝愿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事业更上一层楼。”
——摘录自患者家属廖林的感谢信
高龄老人被癌所困
据廖林介绍,他父亲今年76岁。4年前,被查出患有直肠癌,遂进行直肠病灶切除,事后恢复良好,不见复发。但今年6月下旬,廖大爷进行常规体检时,发现肝脏有圆形阴影。9月份再次检查时,阴影增大,考虑为肝脏肿瘤。
“这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无疑是灾难,父亲这么大年龄了,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总被肿瘤纠缠。4年前,父亲健康状况还行,但现在,他本就身体欠佳,如果要再一次进行手术,风险更大,后果不敢想象。”廖林告诉记者,经其他病友推荐,他带着父亲来到了乐山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凭借多年临床经验,雷泽华判断廖大爷是直肠癌肝转移。
按理说,这类患者应该立即进行病灶切除手术。但对于廖大爷来说,70多岁高龄,时间间隔仅仅4年,如果再一次进行手术,他身体是否能承受,又将如何克服麻药、术后感染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手术如果不成功,不仅会对父亲身体造成伤害,听说还会加速癌细胞扩散。”廖林说,“但如果进行保守治疗,且不说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由于父亲肝病灶生长速度快,就怕治疗追不上病情恶化的脚步。”
面对廖大爷一家的担忧,肝胆胰脾外科医护人员一边与家属进行反复的沟通,讨论患者病情,同时,结合廖大爷的病情为其家属讲解肝、肠、胃医学知识,从而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最终,廖大爷一家一致决定,配合医生,进行肝病灶切除手术。
8小时 手术成功切除病灶
“放心手术,不管结果怎样,都不怪你们。”10月25日早上8点,在进入手术室前,廖大爷对雷泽华说。
手术当天,从早上8点30分到下午4点30分,手术持续了8个小时。来不及休息,雷泽华走出手术室后第一时间奔向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这是拍摄的术中情况,因为廖大爷年龄偏大,进一步观察后就可以送回病房了。”
“忐忑、焦虑、担忧,整整8个小时,我们一直在这样一个情绪状态下。”廖林回忆说,“直到看到雷主任,听了他的话,悬着的一颗心才稍微放下了。感激、庆幸,谢谢医护人员。”
廖大爷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回到了肝胆胰脾外科住院部。“父亲睡在病床上那一刻,感觉终于得救了,不用再提心吊胆了,父亲又有了希望。”
治疗结束关怀却没停
肝病灶得到切除,治疗算告一段落,但对廖大爷的关怀,医护人员却没有停。
住院期间,雷泽华带领医生团队多次前往病房看望廖大爷,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还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指导家属如何进行后续康复工作。
而在护理上,护理人员一边为家属进行肿瘤疾病知识宣教,叮嘱其饮食、生活等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边帮助廖大爷了解自己病情,打开心结,让他更加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术后不到一周,廖大爷腹痛、进食困难、入睡困难的症状就得到缓解。
“之前,一直有些担心,觉得自己患的是癌症,怕治不好。但听了医护人员的话,看到周围病友都在好转,感觉又有了信心,一定会好起来。”目前,廖大爷已顺利出院,身体恢复情况良好。
病魔无情人有情。“在科室里,我们会见到很多癌症患者,他们的心理必然是焦急、忐忑、不安的。而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治好他们身体上的病,心理上的诉求也要疏导好,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生命。”雷泽华认为,病人的感谢,就是对医护人员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笞,要求大家要做得更好。
记者戴余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方)昨(16)日,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近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晓第二届全省法院“十佳庭审”。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审理的“刘永华与五通桥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