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来,身体更健康资料图片乐山马拉松比赛虽然已落下帷幕,但人们对运动的热情不减。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跑步对身体、运动持续性、技巧等要求较高,现在,不少市民迷上更为轻松的走路。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寿命的长短,能通过走路看出来!这是真的吗?
每天走一走 活到九十九
家住乐山中心城区的赵婆婆今年74岁,每天下午和晚饭过后,她都会和老伴到滨河路上去走一走。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有散步的习惯,坚持了快40年了。你别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感觉更年轻。”赵婆婆告诉记者,过去,他们还喜欢快走,但随着年龄增长,现在就以慢走为主。对于散步,最大的收获便是好睡觉、腿脚功能保持较好。特别是冬天,老年人就容易手脚僵冷,出去走一圈,脚底很快就暖和起来。回家再烫个脚,一晚上都能睡得很好。“之前,周围有邻居抱怨,晚上不好睡,容易起夜。我就推荐他们去散步,大家都说效果好。不是有一句老话叫‘每天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吗,相信还是有它的道理。”
专家表示:走路测寿命,有可能!
走路真的能延长寿命吗?对此,乐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二主任、副主任医师史可测表示,有可能!
“根据研究显示,走路速度在每秒0.8米或者更快的老人,实际寿命往往比平均预期寿命更长。这个速度相当于10分钟走完500米。”史可测表示,走路看似是一种简单的运动,但实际上,要完成这一套动作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相互配合,同时,还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因此,走路对于维持身体机能平衡,保持健康状态有一定的功效。
当然,虽然研究提示步速和人的预期寿命有一定关系,但也不是说,要为了长寿而刻意提高步速。这就像高血压一样,步速能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健康状况,但要彻底了解自己,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全面评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看,中国居民每天活动量达到6000步,是最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的运动量。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民可以根据此来增减活动量。”史可测认为。
突然走得慢 就需要警惕
过分强调步速不可取,但突然走得慢,也是一个问题。
史可测表示,从人体构造来看,大约30岁开始,肌肉便会每年自然流失,等到了五六十岁,不少人便会出现少肌症,即肌肉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少。这种病症,与营养和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久卧久坐、缺乏运动、蛋白质摄入不够、消化功能不好、不科学减肥等都会对肌肉流失造成影响。再加上骨质疏松,腿脚行动就会逐渐变得迟缓起来。除此之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或关节疾病等,也会影响下肢肌肉供血量和代谢废物清除,从而影响走路的速度。
因此,对于有上述习惯、病症的市民来说,走路慢于同龄人,自感腿脚无力时,就需要引起重视。改善生活习惯,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找相关原因。
运动+营养 你会越来越健康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不可过度,运动也是如此。要想真正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就需要适度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
首先,你要迈开腿。
减少久卧久坐,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争取做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老年人可适当减少运动量,以慢走为主)。同时,增加一些抗阻训练,如深蹲、拉伸等,以此增加肌肉力量。
其次,你要管住嘴。
补充营养不等于是“胡吃海喝”,而是要有选择的摄入人体所需营养。如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保证三餐有足够的瘦肉、豆制品、鸡蛋、蔬菜、水果等;注意少油少盐的饮食;适当增加海鱼、动物内脏的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均衡的饮食,才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这样,走起路来更加轻快、耐久。寿命的延长是一部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气神的提升更加重要。”史可测说。
记者戴余乐
新闻推荐
千年名刹凌云寺位于凌云山上,九峰环抱,苍楠翠柏,寺宇恢宏,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士墨迹、碑刻众多。寺旁是闻名天下的乐山大佛,寺外气势浩荡的三江水汇流凌云山麓,从大佛足下向南迤逦而去。清代大...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