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金口河区的扶贫工作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嘉宾:金口河区2010、2011年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10个专题65个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实际完成投资1.26亿元,超计划完成投资1100万元。
两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宣传引导,民主决策。采取基层夜话、村民大会等形式,让每户农户在吃透政策、明确补助标准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干与不干”。对新寨选址、房屋户型、筹资投劳、产业发展等实行“一事一议”,凝聚民智,汇聚民心;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以家、园、寨为重点,将全区41个村全部纳入彝家新寨建设范围,聘请专业规划公司,确保规划到村庄、布局到村落、设计到农户。注重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注重体现彝族文化。目前已设计汉族风貌户型3类12种、彝族风貌户型4类6种;资源整合,项目管理。创新向上争一点、财政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筹一点的“五个一点”做法,两年来,区财政除足额配套212万元建设资金外,还单独列支891万元用于综合扶贫开发,并多方筹集资金600余万。投资20万元以上的子项目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截至目前没出现过工程质量问题和违规使用资金现象。
主持人:根据“综合扶贫开发的攻坚区、‘两化\’互动的特殊区、文明新生活的倡导区”这一新定位,金口河区如何发力?
嘉宾: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把综合扶贫开发作为最大最急的民生工程,作为跻身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强区和山区经济强区行列的重大举措,突出新寨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风尚培育等重点,全域推进金口河区全面小康。
一是攻坚彝家新寨。坚持“统规自建、建改结合”和分类分步实施原则,奋力攻坚29个彝家新寨建设,确保2015年前全面完成41个2700户彝家新寨建设;二是培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林、茶、药等特色农业,努力建设全国最大曼地亚红豆杉种植基地和全省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三是坚持交通先行。按照“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思路,推动乐(山)汉(源)高速公路早开工、早建成,基本形成“东进西出”、“北上南下”交通格局,使金口河成为连接乐山与攀西沿大渡河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四是倡导文明新风。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以新村民“十五不”、新农家“五个一”、新生活“五讲四美三新”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让彝族群众实现睡有床铺、餐有桌凳、洗有热水等“九有”目标。
主持人:今年,金口河区彝家新寨建设目标如何推进?
嘉宾:紧紧围绕新村寨、新民居、新生活的“三新”目标,把彝家新寨建设作为综合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奋力攻坚。2012年,金口河区计划投入资金6200万元,完成6个彝家新寨建设,新(改)建住房600户,并配套发展良种核桃6000亩、无公害茶叶1500亩、原生态乌天麻15亩。目前已完成数据汇总、宣传发动、民居设计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预计4月初全面启动三大产业基地建设,4月底全面启动彝家新寨建设。
[嘉宾]
金口河区区委书记 刘吉祥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杨国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勤华文/图)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凉山州图书馆在四川省攀西监狱举行图书站揭牌仪式。凉山州图书馆馆长胡小平介绍,首批配送到图书站的1800余册图书和各类期刊,涵盖了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