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60周年——我最喜爱的书画作品”中国现代川籍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赏析
观潮
这是一场美术川军的集结,以媒体的名义,60载风雨走过那些难忘岁月,让我们用艺术的视角去点击解读的启动按钮。
这是一场美术精品的汇集,以艺术的名义,百位名家奋笔挥洒的精品力作,让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叩开品鉴的艺术情怀。
这是一场美术队伍的检阅,以时代的名义,巴蜀书画界谱写了团结和谐的时代旋律,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回望留在巴蜀的文明乐章。
2012年金秋九月,四川日报将迎来六十华诞。川报集团为此筹办了“川报60周年——我最喜爱的书画作品”中国现代川籍书画名家精品展。从征集到的大量作品中,专家评委从中评选出131幅作品参展,并结合四川在线网络投票结果,评选出80幅“我最喜爱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艺术家队伍中,既有年届90岁的老艺术家,也有40余岁的中青年实力艺术家;有60年来与四川日报相伴成长的老报迷,也有外来入川关注川报发展的新朋友;有大学校长、院士,也有高校的青年才俊。
检数饱含激情与艺术实力的一幅幅作品,那些让人难忘的激扬岁月和伟大时代又历历眼前。
□李杰
一
美术川军的版画作品在四川美术奠定全国强大地位的进程中,彰显了鲜有的艺术实力和突出的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上,个性特别强,对照性很鲜明。如李焕民、吴凡、徐匡、阿鸽、江碧波等,都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纵观那个时期的版画作品,他们特别注重对人精神面貌的刻画,如李焕民的《扬青稞》、《藏族女孩》、《牧场》、《攻读》;吴凡的《蒲公英》、《小站》,徐匡的《待渡》、《乡村小学》,阿鸽的《春到凉山》、《鸽子》等。
在本次展览中,高小华的《手拿木鸟的姑娘》和阿鸽的《鸽子》值得一提,这两幅作品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刻画力透纸背,饱满丰富,细腻隽永,意味绵长。由于巴蜀地区的特殊环境,许多版画家将目光投向了藏、羌、苗、彝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创作出隽永感人、充满人文关怀的版画作品。比如,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符号的版画家董小庄,作品中的描摹与肆意都是那样畅快;甘庭俭不仅在版画方面取得成就,还在油画和期刊的漫画、素描等方面发挥出自己的才华;武海成是版画界可圈可点的人物,作品还涉及油画和国画。
二
美术川军的油画作品占据了全国一线名家的半壁河山。在逐渐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中,川军的油画作品开始逐渐走向中国油画自身独立的现代形态,“巴蜀”成为了中国油画运动的一个活动与改革的重要舞台。巴蜀油画的形成过程,反映了从反思到忧伤,再转向对质朴生活歌颂的过程,也表明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文化追求。在教育和绘画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马一平,他的《血与火的洗礼》、《大地无言》系列等很受好评和收藏,以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创作了《为什么》、《1968年×月×日·雪》、《父亲》、《春风已经苏醒》等一批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本次参展的油画家周春芽的作品,结合东西方艺术,既有西方式的人文思考和取材方式,又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技法传达出震撼的古典意蕴;简崇民的《苍山如海》、张文源的《末仑山中》、张国平的《金色草原》等作品,无一不是油画语言和绘画艺术的经典表达;新锐崛起的油画家王民平执着地在调色板上挥洒自己的文化与激情,以巴山绘画题材见长的郭玉川,在风景油画艺术领域尝试着新的体验表达的李小华等画家,既有题材的特色,又有艺术实力的新空间;何冠霖是巴蜀油画家中较早引起关注的实力艺术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油画本身的魅力所在,是情感与艺术的融合表达。
巴蜀油画在中国画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地域性是中国油画各具特色并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保持油画活力和生命力的根基。而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更应该是在当前油画地域性基础上的发展。笔者认为,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油画走向世界的根本。
三
美术川军的国画人物和作品,可圈可点的大家甚多。尼玛泽仁在新藏画的创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作品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思妙想,涌动着庄严肃穆的宗教情怀,深刻地描绘出藏民族对世界的感知。戴卫是一个天才人物,他的画很奔放、线条流畅,奔涌畅洒,很有特点。他所画历史题材,如郑板桥、达摩等,笔墨简练而意境深邃,这说明历史题材在现代人的眼里、手里,也能画出它的高度来。刘朴的山水画作堪称蜀中大家,在作品《蜀山依旧》中,艺术家的情感倾注在山水之间,不仅仅是笔墨的韵味,而是体现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思想对话,心灵沟通。吴绪经的《棋悟图》表达了独有的文人精神,在感受生活与表达情怀之际,始终追求艺术格调,始终站在历史的现场,使作品凸显中国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品质——精神性。当艺术从单纯的世俗描绘进入对人类灵魂的讴歌时代之后,吴绪经的绘画越来越显示出其东方文化独具的魅力。郭汝愚擅长中国画花鸟、人物、山水和现代彩墨画,作品有新意,工写兼能,个人风格突出,生活气息浓厚。本次作品《鹤鸣图》更是艺术家70余载人生与艺术结合的表达。还有从事美术教育和国画创作七十余年、有“邵牡丹”之美誉的邵仲节,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很活跃的谭昌镕等著名国画家。国画家梁时民已是全国花鸟画的佼佼者,他的工写花鸟,表现上乘和完美;刘学伦一直站在讲台上劳作,他的国画人物继承传统又有开创之风;陈志才的花鸟作品,尤其是工笔花鸟,已在蜀中堪称佼佼者,画面美妙,用笔用色体现人文情怀,妙在不言;资深的女画家李江孜孜以求,创作了属于自己的识别符号的人物画佳作;刘云泉的了了数笔,绝妙无比;画虎的周明安是古意和诗意的最佳组合;旅京川籍画家罗云在西部人物方面,既有油画的韵味又有国画的意境和大气,他还长于画梅花和北方的毛驴,他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的主题绘画中,以巨幅国画作品《从悲壮走向豪迈》引发强烈关注。旅美乡情画家任光荣,更是在乡情题材大做文章,纵情笔墨,挥洒肆意,浓浓的乡情,意在纸上。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蜀中的名家和新星展露他们的精品佳作,比如,叶瑞坤的画作《蜀山耸翠》、朱常棣的《玉峦山之晨》、刘德扬的《攀西绿石林》、江溶的《天临大野间》、蔡寅坤的《篱边》、刘洋的《新居》、吴浩的《对弈》等;嘉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忠纯的《归来》、余龙的《乐山大佛》、陈烈的《三月》等作品,既有对生活的思考,更有绘画艺术的区域特色语言。
四
美术川军的书法作品扬名全国,蜚声海内外。何应辉的书法艺术创作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颇具典型意义的艺术现象。概括何应辉的艺术风格,“宏博清超”总揽其要。而其所力主的“高、大、深、新”,则使“宏博清超”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有更清晰的目标和实践的内容。曾来德的书法作品已影响全国,成为全国名家,他的作品文化丰富,艺术气质浓郁,很受书家和市场的青睐。书法家谢季筠、张景岳都是蜀中书家代表,他们的书法意气灵动,厚重古朴;戴跃书风雅韵,先贤传统的运笔用墨之中,体现了自己的肆意与张扬,还有那份独到的潇洒与内敛;自然能品味书画的韵致。他的书法飘逸雅韵,富有艺术的灵气。蜀中书家洪厚甜、秦天柱、郭强、舒炯、蒲宏湘、林峤、何开鑫、刘新德、刘奇晋、谢和平、钟显金、杨宗鸿等作品评入选“我最喜爱的书画作品”,凸显出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五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个性化的创作才能使创造者真正地保持属于自身的艺术个性,从而具备鲜活的艺术生命。就绘画审美意识而言,一个绘画群体的个体艺术风格往往不能完整而全面地体现这一群体的审美理想,但与其他群体的艺术风格一样统一于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中并具有许多的共性;就美学追求而言,由写景到写情,再到写意,由“不似”到“似”到“似与不似之间”。同时美术川军的风格意境含蓄、传统功力过硬、秀润之风、温润之气反映在设色与线条上为其他地域所不及,使之具有巴蜀之风、天府神韵,谓之曰:巴蜀画派也。
美术川军的艺术特质,尤以和谐、创新、包容三大艺术特色最具代表性。巴蜀绘画艺术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美学标准,表现出民族绘画所特有的精神和意蕴。在这样的艺术氛围和影响下,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都有影响的艺术家在巴蜀大地崛起和成长起来,他们取得的成就汇入中华美术的巨大洪流,辉映在世界艺术之巅。
(作者系美术评论家)
新闻推荐
9月19日,西昌青山机场“妈妈的女儿”大型铜浇雕塑揭幕。“妈妈的女儿”雕塑以彝族民间叙事长诗《妈妈的女儿》命名,体现了凉山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是西昌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举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