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台历,霜降节气已过,霜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11月8日,今年的立冬节气就将到来。
有谚语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节气是个进补的好时机,此时,凉山各个县市的秋冬应季美食也已经“摩拳擦掌”地做好了迎客的准备。
不论你是无辣不欢还是喜好清淡美味,深秋的冷空气中,一碗清凉润燥或热气腾腾的凉山美食总能满足你舌尖上的欲望,餐桌上的火热气氛和美食诱惑,使美食爱好者们对这个秋冬多了一份期待。
麻栗羊肉汤锅
浓郁醇厚 温暖秋日时光
麻栗乡位于德昌县城北部,这里是凉山的现代风力发电基地,一个个风车迎风矗立,像巨人一样守护着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沐浴在秋季阳光中的麻栗乡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安宁河畔,走进麻栗乡,连绵起伏的山峦脚下,白墙黛瓦的村庄静谧祥和,平坦通畅的村道两旁秋色宜人,精致美观的新居星罗棋布。
深秋,去德昌县麻栗乡,不得不吃的是那里的羊肉,麻栗羊肉远近闻名,肉香醉人。俗话说“秋冬吃羊肉,清补最宜人。”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补元阳,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微凉的空气中,近距离感受这里美丽的秋景,凝望着风车的旋转,再来一锅热气腾腾的麻栗羊肉汤锅吧。
普格腊肉
邂逅彝家传统美食
回味无穷的各色彝族特色菜品总是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
深秋时节,在凉山的各个美丽景点玩得累了,满桌鲜、嫩、脆、香的彝家菜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不腻心,味美无穷,绝对挑逗你挑剔的味觉。
腊肉是普格县的彝族传统美食之一,是待客之上品,煮好后的腊肉,瘦肉呈粉红色,肥肉晶莹剔透如同果冻一般,在阳光下色泽鲜艳。咬上一口,腊肉肥而不腻,肉质鲜美、风味独特。
为何螺髻山彝家腊肉如此受欢迎呢?原来,制作传统腊肉要通过选肉、腌制、晾干、熏烤等环节。生猪屠宰后,首先用野生的干蕨草烧掉猪毛,使肉质清香,同时,选肉一般肉肥瘦要搭配均匀,肉质有层次感,做出来的腊肉肥瘦参半,肉要砍成一斤半左右的小块,这样的大小,更容易进味道。腌制过程中除放一些必备的盐巴、花椒、八角等作料外,还加入了彝族特色作料木浆子。
深秋时节,当你来到普格县螺髻山彝寨作客时,腊肉加土鸡肉再加鸡蛋的“全锅汤”是当地好客的彝族同胞待客的最高礼节。
会理铜火锅
热气喧腾中的一抹清香
面对秋夜里的寒冷,没有什么比火锅更有吸引力了。火锅的食材里本身有很多温性食物,汤料里的红枣桂圆,涮料里的牛肉羊肉,都是寒冷的大敌。
会理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小春城,同时也是一座芳香四溢的美食之城。优越的光热条件让这里拥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几乎所有西南地区所出产的山珍都能在这里寻到踪迹;发达的农耕文明和广袤的土地资源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食材品种;从古以来较为便利的商贸交流让各地的烹饪技艺在这里交集融合,落地生根,这一切都为会理本地饮食文化的发达根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铜火锅为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秋夜里,亲友围炉而坐,餐桌上热气喧腾,铜火锅用木炭为燃料,以猪排骨、羊肋条肉,牛肉、牛杂、鸡鸭等加汤清炖,以胡椒、生姜、葱结等调味,待汤浓肉烂后再烫煮时令蔬菜,大家围坐分食,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尝一口,味道“很凉山”。
礼州凉粉
清凉脾胃 赶走秋燥
深秋时节的凉山,平均气温还没有达到冬季的标准,即不如夏季潮湿,也不像春季干燥,早晚温差也不像春天那样明显,应该说是一年当中天气较为舒服的时段,此时,走在西昌市礼州镇的田埂、青石板路上,田畴青葱,橙黄桔绿,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种敦实而古老的生活氛围中。
礼州人的生活与古镇的气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不同于仿古的商业化的古镇,礼州古镇没有造作的景致,家家户户门前的年画甚至有些陈旧了,但这里处处质朴、自然,置身其中,让人有种平和的心境。
礼州凉粉素来有名,看门口排成长龙的人群阵势,你就能想象这碗凉粉有多地道,不少人成为了礼州凉粉的忠实粉丝。
礼州凉粉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人们愿意那么远跑来尝一尝呢?这里的米凉粉、荞凉粉和味道独特的蘸水,都得你去亲自品味。
吃着凉粉,顺道看看街景,礼州街上每隔不远就有一家茶馆,看上去每家茶馆的生意都不错,坐满了闲来喝茶聊天的人们,在这里,你能体验到古镇里的人们那悠哉的生活,干活累了,他们就来喝杯茶、聊会儿天,古老的盖碗茶本身就带着它独特的韵味。
深秋里,礼州古镇的生活节奏很和缓,街上的行人不多,行车的更少,因美味凉粉而陶醉的你,也成了这幅宁静乡间美景画卷上的点缀。
新闻推荐
柚子成为秋季热销水果之一这两天,走在西昌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水果店还是零售商贩,摆得最多的就是柚子。记者从西昌市水果批发市场了解到,作为秋季水果中的热门货,柚子销量明显增加,但批发价格比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