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资料
“零门槛,1元起购银行理财产品。”和电影票、优惠券一样,如今理财产品也能团购了。近日,记者发现,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打出“1元理财”的招牌,号称1元就可以买到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甚至是信托产品,并受到网友热捧。
家住顺河路的西昌市民高亚辉最近被股票套牢了,面对眼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门槛,急于寻找新的理财方式的他,把目光投向了时下被炒的火热的互联网“1元理财”,但是面对网络上众多的“1元理财”产品,高亚辉疑惑了,不知道怎么选择,怎么规避风险。
事实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元怎么可能购买高收益的银行理财?1元理财到底是怎么操作的?这些几乎是零门槛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靠谱吗?它们暗藏哪些风险?带着高亚辉的疑惑记者咨询了西昌专业理财师周建,来为大家解答这些疑问。
1元理财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余额宝”推出用闲散资金投资低门槛理财开始,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就一直“效仿”“探索”并创新这一业务热点。随后,噱头十足的“1元理财”“1元起投”“1元团购”等互联网理财产品逐渐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记者在百度的搜索栏中输入“1元理财”搜索后,该网页显示的搜索结果有36700000个。1元当真能买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吗?众多打着银行理财产品团购、信托产品团购旗号的理财平台出现在市场上。这些网站的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官网同步更新,不同的是在这些网站的平台上1元就可以购买理财产品,而在银行官网上相类似的理财产品往往是5万元起购。
记者发现,不少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还补贴收益,使得在平台销售的产品收益高于在其它渠道购买的产品收益。更甚者,补贴收益达到了银行收益的108%。
而据了解,1元理财实际上并没有银行授权,只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集合投资者1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然后再以自己平台的名义向银行购买。然而,只是集合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再以平台的名义在银行购买,实际上是具有风险的。
所谓1元起投 实为噱头
记者打开百度搜索首页看到,第一个标题写有“1元理财,理财新手速领30元红包”字样,随即记者点开这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打开该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网站后,网页跳出一个写有“新手注册即送30元,投270元到期拿300元”等字样的弹窗。通过整理发现,该网站推出的近20款理财产品中,有4款产品分别是“变现旗帜、变现锦绣、变现荣耀、变现辉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0%,打出可变现、可返现字样的则最低的一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50%。然而,这些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均为1000元,并没有1元起投的理财产品。
随后,记者陆续点击几个打着“1元理财”口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整理发现,均为100、1000元起投的理财产品,也未发现1元起投的产品。
在多盈金融平台,记者看见,除银行理财产品外,该平台还销售信托产品,部分产品网友还可在线发起合买。记者看到,该网站上已有不少网友的购买记录。
预期收益颇高资金投向和安全性存疑,
熟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知道,受货币宽松政策影响,目前,无论是“宝宝”类理财产品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其收益率都大不如从前,平均收益率在4%左右。为何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会这么高?这些产品将钱投向了哪里呢?
记者随手打开了一个,打着1元理财口号的P2P平台网站——投米网,看到该网站推出的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5%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详情中并未标注具体的产品信息、公司详情、产品投向等信息。相反,“持有120天后申请可变现,自主定义期限和利率。(单笔成功投资满10000返208,满50000返1066,满100000返2188,满200000返4388,满500000返8888,每人每产品仅奖励一次)等内容很是抢眼。
预期年化收益率这么高,却又不知道其投向是什么,这些理财产品有人买吗?答案是肯定的。该网站的主页上写着:3.219.648人,累计投资金额为13.284.725.878.97元。
随后记者又在类似的网站多赢网上看到,购买理财产品时,投资者需签署一份《委托认购协议》,委托多赢网以其名义或指定人的名义购买约定的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产生的收益返还投资人,暂不需缴纳费用。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向多赢网客服咨询,面对资金投向和安全性的质疑,客服人员表示,资金是由央行发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完全按照约定购买指定产品。
西昌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张超向记者强调,第三方支付机构仅有支付牌照,不具备托管业务的资格,资金安全仍由交易平台的信誉决定。“而且平台是否将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而非挪作他用,如何确认也是个问题”。张超说。
理财师提醒:
互联网理财风险大
低门槛、高收益,这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无疑充满了诱惑。然而,理财师表示,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平台上购买产品前还应谨慎考虑。
西昌市某国有银行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财规划师周建说,不同的理财产品会设定不同的门槛,是为了把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销售给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如果不够购买门槛,说明这个投资者不适合这类产品。然而,“1元理财”这种方式打破了投资门槛和投资人数的限制,会导致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者,去买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变相增大了风险。
周建分析说,从去年开始,互联网理财来势凶猛,银行被打得措手不及,5万元的起购门槛、首次购买理财产品需到柜台面签等因素,都极大制约了银行与互联网理财的竞争。而“1元起团购”的模式,其实也是盯准了银行理财产品“高门槛”软肋。5万元的起购门槛,看起来不高,但实际上把大部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都挡在了门外。“我先不去评论这种团购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是否合法、合规,也不评论这种模式存在哪些风险,假如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没有那么高,造成大量低收入人群没有合适的理财渠道的话,无论是余额宝还是团购理财产品,都不会在国内出现。”周建说。
此外周建还表示,监管政策规定客户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在银行柜台做风险评估,而互联网金融平台低门槛理财平台显然缺乏这一环节。银行的理财产品面对个人销售时,客户需要面对面做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理财师再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而在网上买是没有这个过程的,为资金的安全着想,建议投资者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
本报记者 张波
新闻推荐
本报资料回望2015年,家居行业的状态用“风起云涌”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进入新常态,房产政策调控,楼市低迷,房地产度过了动荡的一年。作为房地产下游的家居业也不好过,“联盟促销、家居电商、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