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下转A7版
本报6月24日讯(记者 解照辉 冯经伟)最近一个多月,槐荫区西市场环卫所的环卫工张秋梅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楼院保洁员。除了以往作为环卫工正常打扫自己负责的路段外,每个星期她都会往纬十路5号院和15号院跑两趟,把两栋居民楼的楼道打扫一遍。以前,这不是她的职责,但是现在她愿意主动去干,做楼院保洁一个月,与原来相比她就多收入了100多元。请来环卫工干“楼道保洁员”,既解决了老旧开放式小区居民多年的保洁期盼,又让有闲暇时间的保洁员有了“第二职业”,而且埋单的还是街道办事处,这就是槐荫区西市场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在全区首创的聘请环卫工进行楼院保洁的新措施,也是今年亮出的一张新“民生名片”。
看聘请环卫工进行楼院保洁试行一月来的变化,社区居民最有发言权。“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垃圾场,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都是。现在好了,居民逢人就夸街道给大家做了件大好事。”在诚心苑小区住了18年的居民韩成云说。“这项民生举措真正受益的还是辖区居民,环卫工人每月额外增加收入100元到500元,群众多年来最为关注的民生难题得到了解决,辖区不文明现象也明显减少。”西市场街办党工委副书记孙莉说。
西市场街道地处老城区和商贸区,开放式老旧小区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像纬十路5号院和15号院这样的老旧小区,在这里比比皆是,整修前公共部位和设施损坏缺失严重,群众意见很大。群众点了环境差的“菜”。今年,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借助“创城”等重点工作,普查摸清了辖区内开放式小区存在的问题,先为一些楼道安装了楼道窗子、粉刷了楼梯、院内铺上花砖,街道工作人员亲自到一些垃圾死角进行清除,整个居住环境大为改观。
改观易保持难。把过去那些基础设施较差的片区从硬件上整修好后,西市场街道就考虑怎样将整洁的环境长久地保持好。一个多月前,在前期党员包挂楼院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开始与环卫所联合,由街道出资,在辖区里试行聘请环卫工进行开放式小区楼道保洁。街道2676户居民楼院公共部位的保洁由环卫所的12名环卫工负责,他们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每周打扫所负责的楼院两次,遇到楼道内乱堆乱放现象时,将信息反馈给楼道包挂的党员联系人。
街道按照每人的工作量提供补助,仅此一项,街道全年支出资金就达7.2万元。据了解,由街道出资聘请环卫工从事楼院保洁在全区尚属首次。
借助“创城”工作、结合日常基层党建工作这些平台,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工作。充分考虑群众民生需求,街道着力破解民生难题,这一思路带来的不仅仅是辖区面貌的整体改善,更是群众满意度的不断提升。如今的西市场街道,棚改和整治提升齐头并进——— 在硬件上,400多平方米的全区首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站落户寸土寸金的纬十路,全市首个非民族社区的民族之家于去年7月投入使用;在软件上,棚改大院党员先锋队带头承担起扶贫解困、执行政策的榜样作用;纬十路社区民情民意台账“今天我当家”解决居民求助200多人次;成功举办“社区大讲堂”五期,成为社区的学习阵地;社工开展青少年暑假作业辅导;大学生志愿者教社区老年人学习电脑操作;36名社区老党员组成的社区老党员联谊组成为一支身穿红马甲的“红色队伍”……
虽然楼院保洁利用的是居民点“菜”、政府埋单的形式,但在日常工作中,西市场街道也注重“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民生工作之中,摸清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和群众需求的薄弱点。西市场街道办事处主任闫明立表示,在社区去年8月份开始的“社区最美笑容”征集中,社区警花吴红卫、电力超高压的创新尖兵高森、槐荫人民医院劳动模范李兆德等“最美笑容”榜上有名。说到底,目的就是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街道民生工程建设,扩大西市场基层党建的覆盖面,在更高层次上构筑一个更大的民生服务平台。
新闻推荐
作者:新华社发8月6日,几位行人顶着炎炎烈日走过西湖断桥。当日,据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馒头山)发布的数据,6日14时12分杭州市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1℃,再次打破自1951年以来的高温历史记录,这也是...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