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后,很多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资料照片)
新中国成立60年间,让老百姓感到的最大变化之一莫过于教育,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实现了质的飞跃。1977年底,甘肃省普通高校仅招收新生5005名。到1985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就达到了10283名,翻了一番多。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10889名,是1977年的近22倍。这一组简单的数字记录的却是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光辉历程。
解放时甘肃只有四所高校
在西北师大家属区29号楼里住着的83岁的白光弼教授,原是西北师大校长。白教授就是甘肃60年教育的见证人,1949年,白教授从现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毕业,可以说他的经历见证了甘肃教育60年的发展。
“我是甘肃和政人,1938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当时和政没有中学,我就到了临洮上乡村师范,相当于现在的中专,学制是四年制,当时上了三年以后,还没有毕业就又到了临夏的云亭中学念了三年高中。1945年考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师大。”
解放前,上学确实很难,那时白教授不论是在哪里求学,不论路程远近都是靠走路,包括考上大学那一年,他是整整走了三天才从和政家里走到兰州的学校,此后大学的寒暑假回家也是走着回家。
“当年安宁这一片很荒凉,学生不太多,我是理化系,大一的时候全班只有20多个同学,大二的时候,北平师大成立,当年只要国立西北师大的学生过去都算,全班同学走得只剩下了我和一个靖远的同学,当时我是家里穷没路费去北平。”
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白教授大学毕业,害怕回和政老家被抓壮丁,白教授一直呆在学校里等着解放。当年8月份,兰州解放,学校的教学秩序恢复,他就在学校化学系当助教。
解放前夕,甘肃省有国立兰州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兽医学院和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等4所高等学校。全部在校学生1810人,教职工630人,其中专任教师238人。
经过院系调整,到1957年,全省全日制高等学校5所,即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兰州医学院和西北民族学院。在校生共7930人,专任教师1187人。
“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合格大学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对于这一段历史,白光弼教授的记忆也相当的清晰,他说,“解放后亟需大量人才投入恢复建设,当时高校都扩大规模招生,当时的高中生不够,甚至从部分中学抽了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放在高校来培养。那时候,师大的招生规模达到了一两千名。”
从1958年到1965年,政治审查在高考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合格大学生!”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心中的信念。
1955年,白老被评上讲师。此外,就是接连不断的各种运动,像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一样,白教授在运动中一如波涛里的小草,随着命运沉浮。他唯一感觉好像安静了一阵子的是60年代教育部下发了《高等教育60条》后,似乎教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但正常的时间不太长。
白老所谓的安静背景是:1961年后,中共甘肃省委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学校布局,数量上要后退,质量上要提高。将全省高等学校由1960年的43所调整为1961年的13所,1962年又调整为6所,分别是:兰州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医学院、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1962年以后,先后恢复了甘肃教育学院和甘肃工业大学,到1965年,全省高等学校达到8所,在校本专科学生11765人。
很多人被高考改变了命运
1977年下半年,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被恢复的喜讯,传遍了祖国大地。被耽误了十几年青春的一大批大龄青年憋足劲,怀着激动地心情匆忙加入到备战高考的大军中,“高考”也让有抱负的年轻人,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门缝”。
20岁在工厂已当了两年电炉工人的管卫中回忆起20年前恢复高考的往事,仍然有些激动地说:“在当时,大学像在‘云端\’里一样,高不可及,令人无限向往。心有不甘的我不再犹豫,考得上考不上,我也要经历一次,见识一下考场。”
这年冬天,包括管卫中在内的570万考生走进关闭了10年的高考考场,创下共和国教育史上近30年的最高纪录。
在570万考生中,有大队文书、公社主任、工厂工人、各县中学的老师、农村的民办教师、知青、兽医、乡村医生等等。
考试结束,没有抱希望的他,就在快要淡忘的时候,一天车间里有人叫他,拿到装着录取通知书的一个信封,很简单的一张打印纸、盖着红印章,告知他被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录取了。
管卫中说:“在兴奋的等待中,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生活是充实而富有激情的。管卫中说:“那时候,我们相互传抄北岛、舒婷的诗,油印和分发我们自己年轻的诗句。我们奔走相告、竞相传阅惊世骇俗的小说《伤痕》、《公开的情书》……
高考改变了命运。大学毕业后,管卫中从工人变成了一个成天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而今成了文化出版社的副社长。当年,从兰炼、兰化、长风机电厂、兰州油泵油嘴厂等工厂,一起考入大学的同学,成了作家、诗人、教授、国家干部、工程师等。
管卫中说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大部分都是极端爱好读书的人。在那个时候,“书”和“学问”在心中是非常美好的东西。
扩招使更多的学生受到高等教育
1999年的高校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这样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153万。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1999年扩招之后,高考录取比例由80年代末百分之十几达到百分之几十,扩招使得数百万人尝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滋味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这一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我就是因为扩招才考上大学的!”当年的高考生,现在在北京一家合资企业工作的王煜清记得非常清楚,1998年他是应届生,高考成绩比还不够大专线,复读了一年,在第二年的高考当中,成绩整整提高100分,刚刚够上当年的本科线,被甘肃工业大学录取。
王煜清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赶上那次扩招,按照往年的录取比例,就以复读当年的成绩也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由于扩招,他最终考上了本科。
甘肃省的高等教育随着扩招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到2008年,甘肃省普通高校发展到34所,当年招生人数达到11.09万人,在校生达到33.19万人,分别是1998年的6.6倍、6.1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伟大跨越。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
2009年9月中旬是兰州各大高校陆续开学的时间,兰州商学院新生王芳在姑姑的陪伴下报名注册,经过12年的努力,这个十九岁的小女生终于走进了高校,实现了她对父母的承诺:一定考上大学为父母争光。高考从精英教育跨越到大众教育以后,就业压力使高考不再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仍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也是社会的主流想法。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想法依然很强烈。
据悉,继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2000年高校继续扩招,并向西部地区倾斜。此后,高校招生连续多年以4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来自教育部的一组数据表明,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人,随着1999年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2006年这一数字变成504万人,2007年达560万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在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万大关,预计平均录取率将接近62%。
在600万大关的数字中就有甘肃省的15万人。据甘肃省招办初步统计,2009年甘肃省高考实际录取新生158166人,比原计划增招15452人,录取率达到了55.2%,超越2008年4.5个百分点。
在60年的岁月长河中,教育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选拔出数以千万计的人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奔赴到社会各行各业,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
新闻推荐
本报济南讯 位于济南东郊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媒体村是全运会历史上的首个媒体村,在这个拥有31座公寓楼,68个单元,638套公寓房,3280个床位,内设两处居民服务中心的媒体村里,一个可同时为...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