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到成武县伯乐集镇尚庄村采访,还没进村就听到电锯刺耳的声音。一进村,只见大街两边堆满了截好的原木,整个十字大街,长两公里,到处是木料。
从村东到村西,村南到北,到处可以听到旋皮声、电锯声。村干部介绍说,全村280户,家家搞木材加工,村里现在上马的旋皮机就多达130多台套。没旋皮机的户也没闲着,他们忙着买木料,搞运输。全村家家户户都沾点木气,都在发木财,就连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每天也忙着给人打工,补皮子,一天也挣30多元钱,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
如今,尚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木材加工专业村,产品远销到临沂、上海、广东等地。有谁能想到,几年前这个村还是个“穷村”。
谈到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都会提及他们的致富带头人、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尚爱民。
尚爱民这名字叫的真是 “名副其实”,从他担任支部书记那天起就有了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富民”情结,决心不辜负人大代表称号。以前的尚庄村穷:全村1500多口人,人均不到1亩半地,多数群众在黄土地里刨食。农闲时节,有年纪的手艺人走村串户打铁、戗剪子、磨菜刀挣点辛苦钱,年轻人则打牌喝酒、找茬闹事,尚庄村成了“穷窝子、乱窝子”。尚爱民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同时也坚定了他改变这一面貌的决心。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得选准一条好路子,把本村的优势发挥起来。尚庄村买树的比较多,这些“树贩子”雇几个青壮年劳力把树刨掉,送给外地的加工户,他们只挣点辛苦钱。
尚爱民在和拉原木的运输户攀谈中了解到,这些原木运到临沂后加工成木皮、制成装饰板材顿时身价倍增。何不自己就地加工成板材呢?有了这个想法后,尚爱民马上付诸行动。自己东借西凑加上银行贷款2万多元就在自家院子里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尚爱民带领下,一年内,全村就新上杨木旋切机40多台,年加工杨木近3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3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一下子跃升到6700元。
尚爱民在木材产业里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深知镟皮也只是木材加工产业链条上的初级环节,加工链条越长,产业的附加值越高,农民收入也越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越大。他决心要带领村民把木材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做得有声有色。
在村里他率先购买了第一台热压机,又第一个引进高档多层板生产流水线,把木材加工的产业链条拉长了。在管理上,他一改家族式管理的旧模式,率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注册成了尚式木业、顺顺发木业等股份制企业,聘请专门管理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尚庄村的木材加工业呈迅猛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村镟皮机130多台套,年加工木材120万立方米,可实现产值6800万元。记者李玮李强通讯员常方元孙为海
新闻推荐
...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