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16日电 一个厅级官员,受贿一千多万元,挖空心思帮助矿老板窃取国有铁矿,造成国家财产损失18.9亿余元;一个矿老板,金钱、玉石开道,“搞定”一个副省长、一个副厅长、一个副市长,聚敛亿万身家,两度登上富豪排行榜。 4月16日开庭审理的安徽省国土厅原巡视员杨先静贪腐案,揭开了这起数额惊人的矿产腐败黑幕。
地处大别山北麓的安徽霍邱县,拥有全国第五、华东第一的丰富铁矿资源,但自2002年开发铁矿以来,却爆发多起涉矿腐败案,该县至今仍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入不敷出。
4月16日在蚌埠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的安徽省国土厅原巡视员杨先静贪腐案,首次系统披露了“霍邱铁矿之乱”。
蚌埠市检察院指控,曾担任安徽省国土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的杨先静,涉嫌收受、索取巨额贿赂,在霍邱县3座铁矿的矿业权分立、出让、转让中滥用职权,导致国家财产损失18.9亿余元。
驱动杨先静“滥用职权”的是安徽大昌矿业公司董事长吉立昌,这个来自河北的矿老板,先后四次给杨先静送去人民币1001万元、美元0.2万元,双方结下紧密的 “权钱合作”关系。
2007年,大昌公司的霍邱环山铁矿部分探矿权已转为采矿权,按规定,余下矿区探矿权应注销收归国有。但杨先静“力排众议”,开会“拍板”决定大昌公司继续拥有4.88平方公里探矿权,吉立昌之后将其转卖,非法获利2亿多元。
2010年,杨先静违规批准,将按国家规定必须招标、拍卖或挂牌的范桥铁矿探矿权,作价1.5亿元“直接转让”给大昌矿业控股49%的首矿大昌公司,而其实际价值为8.1亿元。
为了给吉立昌牟利,杨先静可谓挖空心思、不惜铤而走险。2011年,安徽省国土厅厅长办公会研究,挂牌出让霍邱周集铁矿探矿权,杨先静竟然会后擅自更改决定,加入只有首矿大昌公司一家符合的准入条件,公告后舆论大哗,不得不暂停挂牌。
但杨先静并不死心,竟然更改厅长办公会决定,多方活动重新挂牌,并再次设置有利于首矿大昌的准入条件,使该公司最终以5.1亿元的超低价格,获得价值16.9亿元的探矿权。
吉立昌窃取国有铁矿“无往而不利”,其背后除杨先静,还有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与原六安市副市长、霍邱县委书记权俊良的“鼎力相助”。倪发科多次收受吉立昌价值数百万元的和田玉,帮其低价购买铁矿探矿权。权俊良受贿后则帮助吉立昌的企业拆借资金、拆房修路,甚至试图从县财政中拿出6亿元“超常规奖励”,支持大昌公司上马新项目。
公务人员理应是国有矿产的守护者,但受贿后的倪发科、杨先静、权俊良却集体“吃里扒外”,使矿老板吉立昌成为霍邱铁矿开发的最大非法获利者。其两度入选“胡润百富榜”,2010年以15亿元身家成为全国排名第28位的矿产富豪、“安徽矿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透露,去年对6个省的矿产资源审计发现,该领域腐败严重,不少领导干部直接插手干预矿业权出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今年,审计署将矿产资源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
他建议,加大矿产领域反腐力度,尽快清理归集历史地勘成果,摸清国家探明矿产数量并完成有偿处置。进一步公开矿业权出让转让,坚持以招拍挂为主,严格限定协议出让范围,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矿业权审批权限,提高矿业权准入资金、技术等方面资质条件标准,加强矿业权评估行业监管,规范评估行为。
“制定规则的人破坏规则,实施规则的人滥用规则。说明在一些官员眼中,法律约束力远低于公权力威慑。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宏光认为,需创新矿产资源开发、监管等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建议,削减地方政府行政配置矿产资源的权力,提高市场化和公开透明度,引入社会听证、媒体监督等机制,将资源配置过程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在逐利的商人眼里,一座矿山就是一座金山。他们处心积虑和你结识,变换花样给你送礼,不是感情有多好,而是看中你掌握权力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 ”在杨先静案庭审现场,公诉人认为,要解决矿产腐败高发态势,除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管,完善行政审批流程、政务公开等体制机制建设,关键还在于从业人员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的加强。
新闻推荐
儿子怨恨母亲25年终悔悟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