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一家书店内,摆放着种类丰富的儿童诗歌读物。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文/图
日前,合肥市近千名语文教师聚集一堂研讨儿童晨诵叙事。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和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现场还进行了精彩的公开课演示。记者了解到,当下诗歌教育在安徽省各地正蓬勃展开。
点燃儿童思维火花
提到诗歌,很多成人都存有距离感,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诗歌并不是阳春白雪,它贯穿着童年,处处留下踪迹:从孩提时妈妈在耳边轻唱的儿歌,到上学后伙伴间做游戏的童谣。诗歌以短小活泼、朗朗上口、意趣稚拙、想象丰富吸引着孩子们,和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契合。
少年若天成,孩子们都是感觉和幻想的天才,他们未染世俗,不谙世事,具有对万物本源的神奇的关注力和感悟力。现代著名诗人顾城在12岁就写下 《星月的来由》:“树枝想去撕裂天空的,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这样的文字,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力,反而是成年人无法作出的。
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而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如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所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 ”
儿童时代的诗歌打开了孩子的心扉,陶冶着孩子的情操,提升着孩子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美的感受力。诗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生命如此重要,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近代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积极倡导诗教,并身体力行,一生创作了许多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
唤醒儿童诗意成长
在更偏远的乡村,一场诗歌教育的试点正在进行。据了解,六安市霍邱县正在进行新教育晨诵课试点,把诗歌诵读引入孩子们每一天的早读。根据试点情况,未来或将扩大到合肥等更多地方,进而全面走进安徽省中小学的课堂。
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教师董艳是一个80后的青年教师,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诗歌成了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灵钥匙。她告诉记者,在她所带的两个班共84个孩子当中,67个是留守儿童。 “刚接手这些孩子时,明显感到他们没有普通孩子那么活泼单纯,大都沉默寡言。 ”董老师说,2011年起,她开始探索诗歌教育,寻找适合农村孩子释放心灵的途径。她在班上发动孩子们读经典、写小诗。很快,她就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个个都 “出手不凡”。一个孩子写道:“不要再说我慢,我已经听过几万遍,我最后再说一次,这是为了作业认真。 ”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用诗来抒发情感,老师从诗中也更容易读懂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情感比较闭塞,同时也更加敏感,诗歌就像无言的亲人,记录下他们的倾诉。 “学会倾诉是第一个成果,更重要的是养成心态。 ”董老师说,“乡村不应该是穷困孤寂的,更应该是适宜诗意栖居的,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养成这样的心态,而这种心态的养成,美妙的诗歌可以充当极好的桥梁。 ”
培养“诗心”更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诗歌教育的盛行,当下关于诗歌赏析的书籍在图书市场也成为热卖,但是其中一些教材的质量难以称得上合格。不少诗歌类图书装帧精美,打开后却发现制作比较粗糙,选取的诗歌及释义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如一些诗歌赏析的评价,直接以“意境悠远”“思想奔放”等抽象词语来概括,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词汇并不比诗歌本身更好理解。
教育专家指出,一本好的图书在用诗歌教育、滋养孩子的时候,首先是要传递诗歌之美,编者和教育者要有一颗真正的“诗心”,这样才能把诗歌的美传递给更多的孩子。诗歌教育不是让孩子简单地背出几句名诗,也不是要培养出一些出口成章的诗人,而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台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的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认为:让低段的孩子写诗比写文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究其根本,儿童诗教育其实是让孩子学着用 “通过美丽的周围环境流淌到心里的词汇”来进行创作,来进行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创作,从而使孩子掌握他们要运用一生的工具“词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活跃智慧,激发创造力,培养美的品格。
国家“全民阅读”代言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强调,少儿读物要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从幼儿、小学阶段对自我与世界的感知,到初中阶段对青春与友谊的感悟,到高中阶段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诗歌的内容要紧密围绕少年儿童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进行选择。朱永新强调要让诗歌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促使人们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淀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
新闻推荐
霍邱讯“你说的俺听不懂,法官大人,能不能土话给俺们解释一下?”在近日霍邱县法院的一次庭审中,原告李女士面对法庭规定,直言心中疑惑,请求法官以方言进行庭审活动。在这次开庭中,法官首先按照规定使...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