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星级记者 王明存
最近,芜湖农民刘大军(化名)与妻子赵小花(化名)因孩子随谁姓一事,闹得不可开交。那么,孩子应该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呢?对此,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子女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夫妻双方在选取姓氏的过程中,应当互相协商,任何一方没有权利擅自做主确立或更改子女姓氏。
霍邱县姚李镇一农民向记者咨询,他芜湖朋友刘大军与妻子赵小花结婚不久,两人感情就出现了裂痕。尽管孩子不到一周岁,可双方吵闹着要离婚,且两人都要求抚养孩子。目前,孩子还没有确定姓名,双方都要求孩子随自己姓,为此,双方争吵不休。男方认为,他没有入赘,没有理由孩子不随自己姓,这关乎自己的尊严。女方理由是,以后孩子将由自己抚养,她不想孩子与男方扯上关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子随父姓”、“入赘随母姓”仍是当今社会主流观点。但在农村,因子女随谁姓,男女双方闹矛盾的不在少数。那么,子女到底应跟谁姓呢?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非婚生子女,大多随母姓,也可以随生父的姓。继子女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姓,即其父或母再婚前使用的姓,也可以随后父或后母的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公民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选取姓氏。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夫妻离婚后,子女未成年,抚养一方能不能将子女姓氏更改随自己姓呢?有关法律规定,任何一方变更子女姓名时,都要征得对方的同意。也就是说,只有孩子的亲生父母均同意,方可变更其姓氏。
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意思是子女在成年后,可以通过姓名变更手续,由随父姓改为随母姓,或由随母姓改为随父姓。继子女己有辨别能力的话,应当尊重其自己的意见。如果继子女年幼时,改随后父或后母的姓,其成年后,有权利改回其原来使用的姓。养子女可以随养父的姓,也可以随养母的姓,养子女也可保留原姓。
有关专家表示,姓名只是一个社会标签,无论跟谁姓,并不能改变孩子的血缘关系。孩子到底跟谁姓,应以家庭情感及稳定为重,尽量能兼顾夫妻双方的心理需要,切莫行为过激,影响家庭幸福。与其在姓氏上反复争吵,不如双方多用些时间,共同研究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六安讯近期,霍邱县人民法院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争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当事人来到法院进行诉讼都能亲切地感受到温馨、优质的服务。在该院诉讼服...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