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霍邱新闻 > 正文

情思隽永哲理闪光——读黄圣凤散文有感

来源:皖西日报 2017-06-19 06:15   https://www.yybnet.net/

徐航

黄圣凤是皖西女作家的代表,中国作协会员。我手头有她已出版的6部书:《野菊花的秋天》、《一路轻歌》、《一棵树的穿越》、《凤的江山》、《等一朵花盛开》和《那河那岸》,总计约110万字。其中诗两部半,散文约70万字。

黄圣凤屡屡在各级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被文苑朋友戏称为“获奖专业户”,其中以散文获奖为多。要想就圣凤的散文全面论及,是我的才力、体力所不逮的,这里仅就她的两篇散文发点议论。

黄圣凤的散文,大多体现的是深沉、厚重的生命书写,纯真、深邃的人生哲理等。也有一些美文,歌唱生命,文笔清丽、唯美、灵动、性情,反映社会、人生、道德,充满了正义、正气和正能量。

我这里尤其想推介的是她的两篇散文:《让兄弟姐妹都开花》与《母亲·簸箕》。

《让兄弟姐妹都开花》,2014年5月获“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入选中宣部向全国重点推荐的51部文艺作品之列,给黄圣凤带来了文学声誉。

这是一篇平实朴质的叙事散文。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背景,以“圣明哥哥”为核心,写了哥哥大半生的生命追求。“他的心里,永远装着父母和弟弟妹妹,他想用日月般的光辉温暖每一个亲人”,“他的梦想里全是爱,全是亲情,全是道义和责任”。

“圣明”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七八岁时赶上粮食关,到了对书本知识如饥似渴的年华,又赶上了文革。17岁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回城以后,被分配到离家几十公里的一个供销社上班。圣明哥哥拿着微薄的工资,要帮助母亲,要安排弟妹,要照顾一个家,日子始终紧紧巴巴。

圣明哥哥在中国私营企业风起云涌、供销社面临困境之际,从单位跳出单干,开了一家百货批发商店,诚信为本,辛勤经营,赢得八方顾客,生意兴隆。后来弟弟妹妹们相继成家,父亲年老,圣明便接到自己身边生活。每年春节,“兄弟姐妹几家人都聚在哥哥的家里,大大小小20口”,“哥哥嫂子把大家生活都料理得好好的”,“整个一天下大同”。

圣明哥哥为了兄弟姐妹能更多地在一起,毅然放弃了在河口镇做得很好的百货批发生意,回到了故乡叶集,办起了一个液化气充气站。由于资金不足,他卖掉了房子,并四处转借,经过了3年多炼狱般的生活,最后终于涅槃。液化气生意做得还不错,家境在一家人的辛劳中蒸蒸日上。

黄圣凤在散文结尾处慨叹:“圣明名字叫‘圣明\’,他也许和令人仰视的‘圣明\’沾不上边。但是,我们家有一个叫‘圣明\’的哥哥,父母多么欣慰,兄弟姐妹多么幸福!人间多了一个叫‘圣明\’的好人,人间就多了一份温暖和感动!”

《让兄弟姐妹都开花》这片散文,没有涂脂抹粉,没有翻花叠浪,更没有云山雾绕,它朴素地书写,充满深情。“情真”是一切文学作品打动人心的理由,黄圣凤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此文能够在两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这篇文章反映了恒长的“家和万事兴”之理,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孝悌”之义。由“圣明哥哥”一家和谐、幸福相处推而广之,我们想到江山社稷,想到中国这个大家庭,在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力量的团结、推动、激励下,民族和谐,国泰民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齐奔中国梦,五十六个兄弟姐妹都开花!

《母亲·簸箕》是一篇抒情浓厚的叙事散文,于2013年底获得安徽省首届散文大赛·江淮散文奖;2014年9月获得“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二等奖。

我第一次接触这篇散文,是2013年春在六安作为评委向省作协推荐散文评奖作品的时候,当时就爱不释手,被其文采深深打动。后来这篇散文屡屡获奖,完全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

这篇散文从题材的选定、形象的塑造、描摹的精当、语言的优美、哲理的闪烁等等各方面来说,都堪称是黄圣凤乃至六安散文的代表之作。

《母亲·簸箕》展现了母亲以及皖西地区妇女生产劳动的本领,体现了劳动之美、爱情之美、哲理之美,彰显了她们勤劳善良、朴质忠厚、勇于奉献的精神。

这篇散文共分为6个章节。

第一章节:展现皖西大地随处可见的“簸谷图”。黄圣凤不仅仅写母亲,她面对的是无边天空,是皖西辽阔的大地,她要写的是千千万万劳动着、美丽着的母亲。文章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不拘泥于“小我”,主题和境界就显得颇为高拔。

第二章节:写姥姥教母亲使用簸箕,突出农耕文化的传承。“你要把心实实在在地沉下来,才能把轻飘飘的东西簸出去。你现在不是簸箕没端平,你是心没端平”;“人这辈子,其实跟簸箕差不多,身子摆正了,心态放平了,就得心应手了,该去的自然去了,该留的自然留了”。这些颇具哲理的句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文章在感性书写的同时,具有了理性的深度,引人思索,予人启迪。

第三章节:写母亲用簸箕选择爱情,给自己簸出了可以托付一生的男人。文章巧妙地通过梦境,写出母亲的选择,簸去一张张面孔,最后留下晶莹的珍珠。母亲不选择钱财和家势,她选择的是爱,是可心,是欢喜。为此,她嫁给了家境贫寒的父亲,但母亲却“笑”。母亲相信“簸箕里有轻舞,更有飞扬,只要能把簸箕的春风秋雨舞起来,就不愁过不上丰裕饱满的生活;只要簸得动日子的勤与俭,天地不会亏着一家老小的嘴巴和肚皮。”

第四章节:写母亲的勤劳与能干,写她用聪明智慧承载起一家人的日子。一些生活场面的描写,一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表现出黄圣凤写作的力道。她用双手捧出母亲的生活,捧出生命之爱。

第五章节:描写对农耕生活的回眸与感叹。母亲与簸箕同甘苦共患难,站在乡村原生态的生活里,站在故乡记忆的深处。

第六章节:写人事沧桑,怀念永恒。母亲淡出了红尘,挂在墙上的簸箕成了定格的风景。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已经转身,很多农具被遗留在了进军的路上。母亲走了,簸箕挂在墙上,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时光,这就是不断沉淀和承续的历史。

至此,文章以簸箕为衬托,完成了母亲形象的塑造;又以母亲为衬托,完成了簸箕使命的述怀。

一位高大的农妇、一位勤劳的妻子、一位博爱的母亲形象,巍巍然如山岳般耸立在我们面前。情思隽永,哲理闪光。这是《母亲·簸箕》给我们的艺术享受。

黄圣凤的散文凝练着对岁月的沉思,对人世的关注,尤其是对女性命运不乏祈求的呐喊。

黄圣凤说:“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我们要通过文字去观察社会、观望自我、审视灵魂”,“我一直这样坚持着、爱着、享受着”,从此“可以看到我简约快乐地生活、追求唯美的世界、积极乐观的情绪、善良博爱的灵魂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真善美的呼唤”(《凤的江山》后记)。

新闻推荐

迈向特色农业强市之路——六安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程传军成熟的麦田似金狮起舞,一波推动一波,随着一台台收割机穿过,麦浪倾刻消失……今年午收时节,记者走进小麦主产区的霍邱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午收景象。在城西湖乡种田大户李...

霍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霍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 江淮一览2017-06-06 04:02
猜你喜欢:
评论:(情思隽永哲理闪光——读黄圣凤散文有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