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逸群
2017年实现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去年,安徽省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践行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圆满实现了脱贫攻坚再战再捷的目标。“四带一自”让贫困户稳步增收
近年来,安徽省一直把产业扶贫作为***的关键举措。去年更是探索和创新了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种养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主种养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真正将产业扶贫扶到了点上、落到了根上。目前,全省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户均1.7个,到户覆盖率达93.97%;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村均6.4个,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同时,安徽省还在全省大力推进就业扶贫驿站建设。 “驿站重点打造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3大板块。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地区,金寨县就业扶贫驿站承办企业负责人潘孝明告诉记者,他们引导企业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此举不仅解决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又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了“用工难”。
截至目前,全省共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002个,建设就业扶贫驿站1282个,开发辅助性就业岗位7.46万个,共帮扶13.15万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贫困村全配县处级“村书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给贫困村找到“主心骨”,去年4月,安徽省按照“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的原则,要求每个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1个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由副县级以上担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未出列贫困村县处级以上第一书记全覆盖。
除了人员保障,安徽省还加强了资金保障力度。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去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市县财政共安排47.4亿元,增长89.6%;统筹安排31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低保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去年安徽省出台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实现了低保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的地区,将所有扶贫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地区,将所有低保对象纳入扶贫对象。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对纳入低保范围的A类、B类对象,按其本人享受低保标准的30%和20%分类别增发保障金。
此外,安徽省还建立健全了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对经过扶贫开发收入增长实现稳定脱贫并高于低保标准的,按规定退出低保范围;对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脱贫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兜底保障”。
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去年安徽省采取超常规举措,在全国率先出台健康脱贫“351”兜底保障制度,并建立完善“180”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和贫困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大幅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不仅如此,安徽省教育扶贫政策也得到了全面落实。 2017年全省累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100.1万人次、11.35亿元,发放雨露计划9.9万人次,1.52亿元。此外,住房安全保障也明显增强。 2017年全省共完成47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1132套住房的建设任务,3.5万贫困人口搬迁入住。全省贫困户危房改造已竣工11万户。
新闻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贯彻***精准脱贫方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坚持“六看六确保”基本要求,深入推进“四单”“四严”“四覆盖”工作机制,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79.1万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2.6%下降到2.2%。在2016年国家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安徽省综合评价为“好”,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2017年,安徽省着力强化机制保障,高标准推进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探索和创新“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健康脱贫“351”兜底保障制度;全年累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00.1万人次;完成47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1132套住房的建设任务;新建光伏电站村级1000个、户用5万户;推进33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脱贫攻坚在深度、广度、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全年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圆满实现了脱贫攻坚再战再捷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陆杨张文君:出生于金寨县南溪镇,2012年大学毕业后,通过统一招考入职金寨县槐树湾乡政府,2017年1月又来到关庙乡工作。她曾是一个爱美的时尚女孩,从槐树湾到关庙乡,从21岁到如今,远离都...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