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家权
“去年,在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承包了69亩油茶林,虽然累了点,但是脱贫有希望了。 ”4月29日下午,在大别山腹地金寨县吴家店镇观音堂村,正在家门口帮助丈夫维修农具的50多岁贫困户方荷花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方荷花说,2016年底,她和其他几十个农户一起,和金寨县映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管护承包协议,负责该公司的油茶林管护,每亩管护费用200元。去年,公司还让他们在部分油茶林里套种花生、红薯、芝麻等,由公司提供种子和肥料,并负责统一收购。 “除去忙时雇工费用,加上套种的农作物,再加上丈夫在家养猪等其他收入,每年大概能挣上近万元。 ”有了种油茶这项固定的收入来源,方荷花的心终于踏实了。
和方荷花比起来,张再帅算得上是个承包大户了。去年,他一口气揽下了500多亩的油茶管护任务。有机油茶种植,因为不施农药、化肥,清沟、除草、修枝、上人工肥都需要人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每次除草都要请40多个村民帮忙,其中有十几个是贫困户,每人每天80块钱,一次除草要半个月,每人能挣1200元左右。 ”张再帅说,自从金寨县映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搞了管护承包以来,他就一门心思跟着公司干,“他们发展壮大,我们跟着发家致富。 ”
在金寨县吴家店镇,万亩油茶林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金寨县映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落户金寨县吴家店镇,由归国华侨王士武创办。首期规划建设5万亩油茶种植基地,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投资1.25亿元,油茶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3000多亩已经挂果达产,产果量近40万公斤。 “自2008年开始种植油茶以来,基地累计扶贫用工已达32万多个。后期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加入油茶行列,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路。 ”王士武介绍,油茶种植虽然给贫困户带来可观收益,但要想致富,还得在产业上做文章。
“我们一开始只卖茶油果,价格很低。为了增加附加值,企业开始发展茶油深加工。 ”在映山红茶油加工厂,王士武指着一颗颗饱满的山茶籽说,为了生产出更加纯正茶油,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制出全国领先的去除茶果外皮、只用茶仁压榨茶油的工艺,生产的茶油品质好、价格高。
“这种由农民双手刨土种植出来的有机油茶,受到了市场青睐。 ”王士武表示,目前,茶仁压榨茶油生产工艺,已投产运行。生产的高端茶油、护肤茶油以及保健茶粕洗洁粉等产品,正由专门的运营团队,与农产品网销平台合作,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去年,映山红公司实现油茶总产值2600万元。
如何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王士武深情地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就地扩大加工规模,延伸产业链,发展油茶深加工,让更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就近就业,背靠着大山,就能吃上生态饭,挣上绿色钱。
链接
2017年7月15日,省长李国英在金寨县调研油茶产业扶贫工作时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强化龙头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助推贫困山区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2017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成立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指出,为加快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省政府决定成立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2017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支持油茶产业扶贫的意见》指出,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油茶适宜在安徽省江淮分水岭以南地区特别是大别山片区栽植,比较效益较高,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安徽省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
新闻推荐
4月26日,第二届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金寨举办。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正式授予金寨县“中国药用菌之都”称号,并为“大别山菌物药资源保育区”揭牌。金寨县药用菌资源丰富,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
金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