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是家中独子,而且也是一个硬汉。几十年前,他风雨飘摇、居无定所,几乎每天都过着吃了上顿找下顿的日子。为了照顾岳父岳母,他起早贪黑,硬是撑起了这个家。他叫吴清龙,今年50岁,是个远近出名的大孝子。
1996年,经人介绍吴清龙与刘克花相识后,为了解决岳父岳母无人赡养问题,他当即作出决定,让刘克花将岳父岳母接到了自己家中,和他们一起生活,以尽赡养义务。
刘克花姊妹二人,1995年姐姐出嫁后,她独自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那时,由于家里缺少劳力和产业支撑,刘克花家一贫如洗、度日如年,无房住、吃不饱、穿不暖。与吴清龙结婚后,不仅解决了温饱和吃穿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父母赡养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清龙家居住的房屋是原大集体修建的救济性土墙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1988年,为解决家庭住房问题,他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大黄牛变卖了300元,筹划修建了两层三间房屋,确保老父老母住得安心、活得开心。那时,钱不够了吴清龙就借,借不到了就用劳力还债,并于1989年至1995年,先后两次外出郑州打工挣钱养家还债。1996年后,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高,他不得不回到父母身边,以务农为生,同时兼任村广播线路维护员。1998年,吴清龙当选为珍珠村第九组村民小组组长。
20多年的岁月变迁和风雨历程,吴清龙始终如一,不但是七口之家的“顶梁柱”,而且还是全村群众的“主心骨”。为了发展产业,带领全村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吴清龙和妻子刘克花一起起早贪黑,勤劳致富,大力发展烤烟产业,由原先种植10亩年收入万余元,发展到年种植50亩收入约15万元的产业大户。“自己富不算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的目的”。吴清龙在当选村支书时郑重承诺。
如今,钱有了,但吴清龙并不奢侈。为了节约开支,他经常通过手机淘宝,在网上购买日用品、生活用品等。同时,每月还专门购买一些小米,为岳父岳母熬制稀饭专用。无论是吃饭、穿衣、购物,他都一视同仁、不分亲疏。特别是在自己父母年事已高,早已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吴清龙因为工作忙,岳父岳母还帮着他干一些养猪、锄草、洗衣、做饭等力所能及的活儿。20多年来,全家人不仅相处得十分融洽,而且还其乐融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事迹渐渐被大家知晓,被乡邻誉为“和谐之家”。
“吴书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让利于百姓,而且还是老百姓真正的贴心人,群众的好朋友,扎扎实实解决村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为了全村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他还经常自掏腰包,跑镇进县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贫困户徐良发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1998年以来,吴清龙先后被金寨镇党委、政府,珍珠村党支部、村委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十佳标兵、社区管理先进个人、产业大户、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共50余次。妻子刘克花2017年3月,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好媳妇”荣誉称号。荣誉有了,吴清龙并没有骄傲。“这不仅是对我的一种激励,而且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我只有更好地服务群众,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吴清龙这样说道。
□ 通讯员 赵华斌 徐以勤 文/图
晨刊人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她曾受助于希望工程,如今设立助学基金为更多贫困学子传递“希望”。6月19日,记者从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安徽省...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