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寻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动又为皖籍烈士漆先玉找到亲人——
昨天,本报“寻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动再次取得新进展——已确认为皖籍烈士漆先玉找到后人。日前,本报联合“今日头条”、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共同发起了“寻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动,希望能帮助30位安徽籍烈士找到后人。消息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第二天皖籍烈士花其兰的后人就联系本报,提供了烈士证明。昨天,漆先玉烈士的侄孙漆武也向本报等表达了感谢之情。
漆先玉烈士后人已确认
斑竹园镇沙堰村人。自幼读书6年,学习成绩良好。1928年3月,在乡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立夏节”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转战湖北麻城。1931年与廖占先结婚,新婚5天即归队参战。先后参加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作战,为巩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功勋。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七十三师参谋长,后随军北上入川。1933年,在四川作战时英勇牺牲。
漆先玉烈士的侄孙漆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还是顽童的时候,爷爷就常对他说起漆先玉烈士的故事,“骑着高头大马,身挎盒子枪。每次提到(漆先玉)的时候,爷爷都特别敬重。”漆武说,爷爷牵挂了他的这位兄弟一辈子,直到临去世还在反复提到漆先玉烈士,“说他正当青春好年华,为国牺牲在战场,却不知忠骨埋何方。这是老人家一辈子的遗憾。”
据了解,漆先玉烈士参军后只回过一次家,是在入川前骑马回家探亲,因为在村里很有威望,他回家的消息轰动了全村,至今仍有不少人记得。漆武告诉记者,解放前漆先玉烈士所在部队送来了光荣证,还托人送来了180元抚恤金。
漆先玉烈士没有孩子,山里风俗无后为大,就将漆德环过继到漆先玉烈士名下。如今,漆德环也已是年届古稀的老人了,认了一辈子的“父亲”却未曾谋面。据漆武的爷爷回忆,后来金寨县建革命烈士纪念馆、斑竹园镇政府建革命烈士陈列馆时,因不知漆先玉烈士模样,就按漆德环的长相画了一张漆先玉烈士的画像用以展示。
祭奠先烈了却家人遗憾
“知道大爷爷被安葬在四川后,我们十分高兴。这几天,我一连接到很多老家亲人的电话,都在问这事。家里人商量着,要去四川祭拜老人,以表达对长辈的哀思和崇敬。”漆武告诉记者,他曾经遥想,漆先玉烈士当年转战南北,在与世长辞的那一刻,也许也在南望故乡、想念亲人,“我们前去祭拜,也算了结了他老人家的遗愿和爷爷盼兄归的心愿,让他能够魂归故里。”
漆武还告诉记者,作为烈士后人之一,他也从小就为漆先玉烈士感到光荣和骄傲,“希望把漆先玉烈士的这种家国精神、革命精神一直传承和弘扬下去。”
欢迎读者继续提供线索
根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理,30名安徽籍烈士来自于安徽省4个地方,其中来自原六安县的有18名、霍山县的有1名、金寨县的有7名、霍邱县的有4名。如果你认识这些安徽籍烈士后人或战友,请拨打新安晚报热线电话962000告诉我们。
马悦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见习记者韩诚
新闻推荐
自称是无辜乘客,“拙劣”演技一眼被交警识破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