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舒城新闻 > 正文

汪德尚农业科技的排头兵

来源:江淮时报 2010-05-28 11:09   https://www.yybnet.net/

舒城县八届政协常委、县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汪德尚,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科研、示范、推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收到上级的表彰,先后获得开发性农业先进工作者、六安市“迎驾杯”科技精英奖、软盘育秧抛秧技术项目成功奖、六安市农技“六个一”试验示范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表彰。

上世纪末,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给基层农科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县级农科所处于“上无政策、下无资源”的困境,作为农村科技龙头的作用日渐衰落,有的连自身生存也难以维持。舒城县农科所当时的处境更为艰难,由于城镇建设需要,县农科所试验示范地被无偿征用,农科所应有职能丧失殆尽,根本无力顾及农业科研和示范。对此,所领导着急上火,科技人员困惑迷茫,同时也在苦苦地思索着、寻找着出路。汪德尚一面跑田间地头,请专家访老师,调查研究,一面加强内部管理,理清财务,理明思路。 2000年11月,在统一全所上下思想的基础上,开始了建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业之路。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之初,面临着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等诸多难题,在汪德尚的带领下,全体职工积极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巨大的合力化作了创业的动力。他们上下一心,知难而进,用智慧和汗水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了争取政策支持,他们踏破了有关部门的门槛,再小的项目也不放弃;为了借力发展,他们主动与县内外涉农企业联系,以真诚合作求得双赢;为了节省几笔开支,干部职工一起劳作,再苦再累也不埋怨;为了学习新技术,他们一次次到科研院校登门求教,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为了致富农民,他们不计报酬开展免费培训,把科技星火洒向千家万户;为了开拓市场,他们从摆摊设点搞销售开始,一步步把生态品牌打向了大中城市。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硕果,昔日荒芜低洼的土地上呈现出规范整齐的设施大棚,精致整洁的猪舍鸡舍,排列有序的精养鱼塘,郁郁葱葱的特色蔬菜,争奇斗艳的花卉苗圃……目前一个集种植、养殖及农科教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初具规模。

几年来,在他的科学指导下,成功实施了国家科技扶贫项目,建成四大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形成 “两个中心”“两个基地”,即农作物引种展示中心;优质农作物种苗繁育中心;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园区先后成功引进杭椒、脱毒马铃薯等300多个品种,示范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防虫网、遮阳网等新材料新技术40多项,19个特菜通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每年完成省市试验示范任务60多项,自行试验30多项,与黄河公司合作完成“黄河一号”辣椒育种科研课题,与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完成富硒农产品——紫云英科研课题,独立完成了高淀粉脱毒种苗培育与大面积推广种植课题,年向市场提供各类优质种苗五千万株,带动五千示范户、辐射八千农户从事高效农业种植,实现了“园区内发展、园区外受益”的双赢目标,园区面积也由最初的30亩扩展到现在的1200亩。 杨元

新闻推荐

倾心为民办实事 科学发展上水平——舒城县房地产管理局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舒城县房地产管理局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汪德尚农业科技的排头兵)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