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言明余/文舒言/图
10月28日,从在蚌埠召开的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传来喜报,舒城县法院喜获首批“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据了解,2003年舒城县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面对新时期法院政治思想工作新局面,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提出了“以德治院,文化建院”的管理理念。经过8年来的不懈努力,“以德治院,文化建院”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该院每名干警的心灵深处,成为该院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更被凝聚成了“德于心、文于形、法于公、明于清”的十二字院训……
德于心
以道德力量塑造和铺垫
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法官品格的塑造。舒城县法院着重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法院文化有机统一,把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民族精神、做人原则、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坚持以道德的力量,从塑心开始,着力培养法官人格素养。连续8年开展“为亲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主要内容的感恩亲情活动,把血脉亲情和深厚的关爱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挖掘和深化,体味亲情的可贵、家的温暖,激发仁爱和感恩意识,为心灵加热,为亲情升温。每逢春节,干警们一边忙于年底工作,一边谋划着怎样为亲人奉献爱心,在总结全年工作成果的同时,又开始了一项温馨的事业。有的干警为年迈的父亲洗头,有的干警为体弱的母亲洗脚,有的干警甚至将整条鱼一根一根地剔完鱼刺后献给岳母。每年开年一上班,院党组通过问卷形式收取信息,对其中“最富爱心”、“最有创意”的人和事在会议上大张旗鼓地表彰,使全院干警在心灵上经历一次亲情的洗礼,接受一次德化的熏陶。连续举办了五届“家庭趣味运动会”,每次组织干警及亲属400多人次齐聚运动场,在娱乐性、趣味性、创意性的趣味比赛中,感受融融的亲情和快乐。定期召开干警及子女座谈会,开展“文明少年”评选,把小家融于大家之中,在激励下一代学科学学文化热情的同时,促进家长同步提高。通过参与扶贫攻坚,修致富路,清护城河,义务献血等社会性公益活动,让汗水与思想同步;深入基层,访贫济困,融入社会各阶层,走近民众,在体味辛劳的同时,锻炼身心,从而懂得珍惜和尊重,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平等和服务意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开展,干警们在潜移默化中体味亲情友情,体味集体魅力,体味伦理道德,从而德化于心,引导干警讲正气、讲修养,培养院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干警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的责任感,对法院的归属感。
文于形
以文化力量感染和培育
“质于内”而“文于形”,“文于形”是对法官内在素质的外化要求,体现在法官的一言一行之中。舒城县法院不仅立足德化于心的内在塑造,也没有偏废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从审判综合楼的整体布局,到“法之魂”、“法之髓”文化墙以及“法院文化长廊”等等细节的设计,无不蕴含着对新时期法院文化的深刻理解,无不透析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理念。利用舒城山区兰花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举办赏兰品兰等活动,领略兰花的高洁品行,学习兰花扎根山野香飘山外的胸怀和气度,淡看名利,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设立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拓展学习途径;抓住每年春节假期时机,选购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法学理论书籍,结合岗位练兵,在全院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心得”的读书活动,鼓励干警读研国学和诵读经典论著,汲取精华,广为交流。有的干警引经据典,畅谈国学;有的干警精研法理,以案析法;更有干警广开思路,为法院工作建言献策,从而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法院,培养“学习型”法官。在全省法院系统书画展上,该院书法作品三次荣获一等奖,选送的裁判文书和学术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精选的案例多篇被采用。同时,书法作品展览交流、篮球、乒乓球、网球等竞技体育比赛,贯穿在每年的始终,还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类活动和比赛,屡屡取得不俗成绩。 2010年,该院干警荣获全省法院系统第二届运动会网球比赛单打冠军、双打亚军,第二届六安市法院系统篮球赛亚军。“文于形”更体现在“德于心”对审判工作的直接影响,在一起赡养案件开庭前,承办法官无意间得知身无分文的原告,步行十多里还没吃早饭,马上为老人买来早点和热腾腾的牛奶,关爱之情溢于言表。老人的子女们目睹这一幕,受到极大震撼,对自己不赡养老人的行为顿然悔悟,纷纷表示:这庭别开了,一定会把老人接回家中好好赡养。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垒,顷刻冰释前嫌,一份将逝的亲情,悄然回归。以法官个人道德的力量感染和感化当事人,正是对“德于心”、“文于形”的形象诠释。
法于公
以司法力量践行和锻造
公平正义是政治承诺更是民生期盼,舒城县法院领导一班人深刻理解法院文化中“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为此,该院领导一班人把“公平正义”作为司法文化建设的一项主题,进行研究、探讨和开展工作。
牢固树立“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群众利益是高压线”的意识,围绕公正主题,以“规范”为重点,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从规范立案管辖和档案管理两头入手,建章立制,逐步实现了司法行为、司法礼仪、审判流程的规范化,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防止司法不公的发生。着力构建流程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机制,促进法官司法能力提升,让公正在每个个案中得到体现,让群众在每一个判例中感受公正,使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强民意沟通渠道的建设,完善院长接待日制度和中层干部轮流接访制度,整合部门职能,成立诉讼服务中心,直接面对来访群众,答疑释惑。设立十六个巡回审判点,和四个人民法庭实行就地审判,畅通了民意表达。民意沟通体制的构建,不仅展示了法院文化的亲民性,也为司法民主、公正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明于清
以法院文化熏陶和陶冶
“廉生明,公生威”,廉政建设一直贯穿在舒城县法院文化建院的始终,并成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该院始终围绕着“明德悉法,厚德载法,德法相济,以德奉法”的核心,传播美学,丰富底蕴,努力提升高雅的艺术情操和人生品位,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健健康康生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廉政建设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层层负责制使廉政建设扎实有效;设立廉政文化室,展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警示教育,使之成为教育干警廉洁从政的课堂。组建案件督查小组,对当事人反映强烈的案件督察督办,实施动态监管;2009年,该院还在县人代会上公开承诺,除立案大厅依法收费外,不准以任何理由收取任何费用,在案件与干警之间构筑利益“防火墙”。构建由家庭参与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8小时之外。开展“轮岗交流,双向选择”活动,全院100多名干警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岗位,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干警工作积极性,也有效地预防了腐败的滋生。
“德在心形,法于公清”。文化建院走过的8年,是舒城县法院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8年。展望未来,舒城县法院院长罗宏祥等院领导一班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以德治院,文化建院”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文化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的作用,为构建和谐舒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舒城县法院“以德治院,文化建院”的建院理念受到上级法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院长罗宏祥﹙中﹚在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喜领“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奖牌。
▲舒城县法院与农村基层组织开展“组织手牵手,党员心连心”共建活动对接仪式一瞥。
▲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舒城县法院在全县设立了16个巡回审判点。图为高峰乡巡回审判点揭牌。
六安市中院院长时代等人在舒城县法院检查指导文化建院的工作开展情况。
新闻推荐
省城警方侦破“5·4”故意伤害致死案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