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今年的新学期不一样了,因为午餐变得丰盛了。近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正式启动,这个计划在民间也被称作“阳光午餐”,每天每个孩子3块钱,数目虽然不大,却解决了孩子们的营养问题。
不过,在记者的调查中,“阳光午餐”面临着重重挑战。据测算,中央财政每年要拿出160多亿元,但无法解决一份午餐背后的很多问题。营养午餐,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
安徽舒城县万佛湖镇范店辅导区小学,有380多名学生,中午放学的时候,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都回家了,可还有一百多个孩子,要留在学校吃饭。食堂的吴奶奶和老伴,就负责给这些孩子们煮饭。孩子们觉得吴奶奶做的饭很好吃。
全校一百多个孩子就只靠吴奶奶和老伴两个人做饭,辛苦自然不言而喻。可是营养改善计划的3块钱只能用来购买食品,像柴火钱、吴奶奶和老伴的报酬都不能从这笔钱里出,学校无力再请额外的人在食堂里帮忙了。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秘书长繆力在四川和湖北进行了调研。繆力说,学前班的孩子没有这3块钱,因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才有,但是很多学校都有学前班,看着大哥哥、大姐姐吃,他们吃不上。大哥哥、大姐姐吃,有的时候弟弟妹妹来了,心里头也觉得挺难过。
在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部分学校中,不少学校地处偏远,必须自己开伙,然而这些老旧的食堂无法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在孩子们眼里,食堂既脏又乱,甚至连张饭桌都没有,只能端回到教室去吃。而在教室吃饭会把桌子上弄很多油,冬天到班上去吃,饭很容易凉。如果下雨的话,还要从食堂那里跑到教室,饭菜都湿了。
在南方地区,夏季天气炎热,学校却没有钱买冰箱冷藏食品,鲜肉、豆制品特别容易变质。买冰箱的这笔钱同样不能从孩子们吃饭钱里想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霍步刚表示,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来支持国家试点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或配备必要的餐饮设施。从2011年到现在,每年都拿出100亿左右。
仅仅依靠这100个亿肯定不够,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想到的办法是把中央的资金和民间的资金结合在一些,共同做大“免费午餐”的蛋糕。繆力说,我们来负责学龄前孩子。另外,也解决大师傅的工资。
从前年开始,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就开始募集爱心资金,在一些农村小学陆续建立希望厨房。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曹勇透露,建这样一所希望厨房的花费大约在3万元。 1万元是用于建筑本身的维修、修缮,另外2万元是用于添置厨房的设备,包括蒸饭车、冰柜、冷藏柜或者是消毒柜。
当然管好慈善捐款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的基石。有的基金会邀请志愿者对接受资助的学校进行微服私访。不仅如此,还要求所有开餐的学校必须开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公布所有细节。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建议,第三方介入监督方能保证资金使用透明。
9月6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是电网建设和供电优质服务让我们当地的茶农走上了致富路。 ”2013年4月11日,在舒城公司开展的“贴心服务进茶乡”活动中,舒城县山七镇程河村茶农段本法紧紧拉着前来回访的该公司党委负责...
舒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舒城县这个家。